2016年最后一個工作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國家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標志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盼望已久的2017年度補貼政策終于落地。
實際上,新版補貼政策發布之前,就已經有與發布稿相差無幾的網傳版本流出,且補貼退坡是國家政策既定計劃,車企本應該準備就緒。但“除燃料電池汽車外,中央財政補貼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退坡20%,地方財政補貼(地方各級財政補貼總和)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50%”的下降幅度,還是讓新能源汽車廠商有些措手不及。
■暫銷囤貨 終端銷售價格未定
《通知》的實施時間為2017年1月1日起,市場上目前在售的車型應該都得按照最新補貼標準重新定價。按照常理推測,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車企不外乎兩種選擇,一種是提高補貼后的終端銷售價格,保證利潤;一種是將增加的成本通過努力自身消化,將實惠讓利于消費者,保持補貼后的終端銷售價格不變。不過,記者走訪市場后的結果有些出乎預料,目前市場上幾乎沒有按照2017年補貼政策定價的車輛在售。
北京市龐大弘軒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目前主要銷售北汽新能源的汽車。1月3日,該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店只有EU260和EV160在售,1月5日之前開票售出,是按照2016年的補貼標準銷售,補貼后售價分別為14.69萬和8.78萬元;但1月5日之后,車輛售價還未確定。龐大弘軒店在售的這兩款車型能夠按照去年的補貼標準銷售,是因為車輛已經上牌,消費者購買后還需要花費幾百元辦理過戶手續。
無獨有偶,北京地區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經銷商的情況也是如此。北京恒盛奧達比亞迪店的銷售人員對記者說:“E6可以按照去年補貼價格銷售,補貼后的價格為22萬元,但車輛已經上牌,需要辦理過戶手續。”
按照最新的補貼標準,比亞迪E6的兩級補貼應該為6.6萬元,補貼金額相對去年的11萬元大幅縮減。銷售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北方華鵬新能源汽車銷售部經理楊軍認為,為了與2016年的車輛售價持平,車企可能會給予一定的購買補貼,但由于企業沒有發放通知,未來如何定價還不能確定。記者在隨后又致電上海地區的幾家新能源汽車4S店,結果均是暫無定價。
■始料不及 企業多處觀望狀態
市場上之所以沒有按照新版補貼標準銷售的車輛,是由于車企未能及時定價。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車企遲遲不能定價?最新的價格到底何時能夠公布?對此,國內車企相關負責人的回復頗為一致,新能源汽車補貼逐年退坡20%并非新消息,但地方補貼攔腰斬斷確實始料未及。
“對于地方補貼的突降真是沒有絲毫心理準備,我們正在開會討論,補貼下降的太快了,企業難以承擔補貼下滑之后的成本,不過,我們會盡快出臺定價。”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勇1月4日表示。
1月6日,記者獲悉,北汽新能源宣布2017年春節前全系車型不會漲價。具體銷售政策,以北京地區EU260車型為例:對于在春節前購車的用戶,由北汽新能源出資承擔補貼政策退坡的4.4萬元差價,讓利給終端消費者。消費者仍然可以以補貼退坡前的終端零售報價(不含促銷)買到北汽新能源的產品。不過,春節之后如何定價,北汽新能源仍未確定。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江淮新能源汽車的最新銷售價格尚未公布。江淮汽車乘用車營銷公司備件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光玉表示,目前產品定價還在研究中,尚未確定。
與江淮新能源汽車相似,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最新銷售價格方案也未制定出來。比亞迪公關部經理潘峰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層面還沒明確價格變化,畢竟政策剛剛出臺,市場和企業都需要一個消化過程,不過具體價格也會盡快制定公布,但何時能夠公布還不確定。
如果北汽新能源和江淮、比亞迪相關負責人的表現還算“淡定”的話,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立新就顯得有些“激動”了。“地方補貼大幅退坡,我們沒做好心理準備,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成本不能降低,而客戶群體對價格極為敏感,可能虧損銷售是不可避免了。”高立新說。對于何時能夠給出定價,高立新坦言,企業壓力很大,先了解其他企業的定價,再做打算。
在與汽車相關負責人的溝通中,記者切實感受到這些企業對定價問題的謹慎態度,而且這些企業負責人也會不約而同地向記者打聽其他企業的定價情況,由此可以推斷,目前國內企業大多處于觀望狀態,希望能夠有企業率先給出價格導向。
■反應平靜 消費者多持幣待購
其實無論是補貼標準還是企業定價,其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都體現在市場層面,消費者的認可才是政府和企業行為的最終目標。
記者采訪了北京地區數位有購買新能源汽車意向的消費者。由于北京地區新能源汽車指標有效期長達半年,這為消費者留下了較為充足的考慮時間。根據記者的了解,消費者對新補貼政策的反應有三種。
第一種是消費者知道2017年補貼會退坡,為了能夠買到價格便宜的車輛,他們中大部分人會選擇在2016年年底之前使用。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張翔(化名)便是這種情況,他是2016年10月獲得新能源汽車指標的,本來想在今年春節前后購車,但得知2017年補貼政策不明朗之后,臨近年底時購買了一輛北汽EV160。
第二種是購買經銷商的囤貨。這類消費者會在年初選擇購置新能源汽車,但由于很多品牌4S店中有一些上過牌照的囤貨,仍然可以按照去年的補貼價格銷售,這部分消費者基本沒有受到補貼退坡的影響。北京的一位準車主王媛(化名)就屬于這一部分消費者。王媛的新能源汽車指標是去年8月拿到的,由于工作繁忙至今才想起快要到期的指標,就趁著元旦假期逛了幾家4S店,這才得知補貼變動的情況。王媛告訴記者,她了解過由于4S店大多有上過牌照的囤貨,她并不擔心指標的過期作廢問題,目前還在不緊不慢的選車過程中。
第三種是持幣待購,還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認為,雖然補貼退坡,但產品價格不會上漲。一位名叫李亭(化名)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他關注新能源汽車已經有三年了,結論是還需要再等,“目前的電動汽車還不能滿足我的需求,購買后還會增加很多麻煩,現階段依靠租車出行,每個月幾百元,方便劃算。” 李亭說。李亭還認為,現在的電動汽車價格都比較高,車企的利潤空間很大,補貼退坡后,企業必然會承擔那部分“差價”,根本不必擔心。
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可以看出,目前最為焦慮的當屬車企,由于經銷商仍有一部分已經上了牌照的庫存車,銷售暫時不受影響。消費者對車企保持售價平穩的預期較為強烈,也并未產生搶購潮,市場表現整體平靜。
(關鍵字:退坡 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