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5074.2億元,同比增長2.8%,增幅比1-5月提高0.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747.1億元,同比增長14.7%,增幅比1-5月擴大4.8個百分點。相比去年慘淡的經營狀況,今年以來有色金屬行業效益出現明顯好轉,實現利潤由降轉增,供需結構得到初步改善。
究其原因,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華俊認為,這不僅受益于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和基礎設施建設增長,也與前期行業自身壓減存量產能、退出部分低效產能以及同期基數偏低有很大關系。特別是有色金屬價格的回升,對企業利潤總額與銷售收入的改善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經有色金屬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二季度,主要金屬品種價格環比呈回升態勢,其中銅、鋁價格環比分別回升0.4%、12.1%,實現利潤恢復性增長,拉動了整個行業利潤增長。
不過,有色金屬行業內部分化特征非常明顯。從上半年行業內各生產環節看,冶煉企業的利潤增長對全行業效益提升的拉動作用明顯。其中,獨立礦山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56.3億元,同比下降2.4%,實現利潤85.5億元,同比下降14.1%;冶煉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335.8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153.7億元,同比增長63.1%;加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182.1億元,同比增長4.7%,實現利潤507.9億元,同比增長11%。
“一直以來,有色行業下游加工企業都是盈利的。”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有限公司綜合研究部分析師郭春橋介紹,去年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下跌,加工企業采購金屬錠的價格也低,生產成本隨之下降,金屬制品價格與前兩年變化不大。同時,加工企業有別于采礦、冶煉企業的“重資產”,固定投資小,而且調整金屬制品價格的空間很大,因此加工企業實現利潤增長在意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分化明顯也是供需結構調整的結果。近年來,為化解產能過剩,有色金屬行業一方面采取彈性生產、限產等措施,另一方面深挖電解鋁消費潛力,擴大高端需求。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介紹,自2013年以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一直把擴大消費作為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的根本途徑,并先后在交通工具“以鋁代鋼”、電力行業“以鋁節銅”、建筑模板“以鋁節木”等方面做了大量推廣工作,為擴大鋁在交通、建筑及電力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半年,有色行業初步呈現回暖跡象,這與目前供需相對平衡有很大關系。維持這種平衡,要避免彈性產能復產、新建產能投產,還要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文獻軍表示,現在最大的擔憂是隨著有色金屬價格的逐步回歸,一些地方會出現新建、新投產能的苗頭,可能導致前期行業自律性減產限產成為空談。
如何實現有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文獻軍認為,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機制與環境保護機制,明確有色金屬行業企業標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強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進一步增加航空、汽車、建筑、電子、包裝等領域有色金屬材料消費量,確保供需關系平衡。
對于下半年有色金屬行業的走勢,王華俊表示,下半年,房地產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會帶動有色金屬的需求增長,但在市場供給端產能過剩問題短期內難以迅速緩解的背景下,有色金屬價格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初步判斷,全年有色金屬工業生產增幅仍呈緩中趨穩的態勢,全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有望實現小幅增長,但價格回升難以持續、降成本難度高、企業融資困難、負擔沉重等問題難以明顯改觀,企業經濟效益持續回升的壓力依然很大,行業持續回暖的趨勢也尚未形成。
(關鍵字:有色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