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廣西投資集團首個院士工作站在柳州銀海鋁順利揭牌,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提高鋁材質量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鐘掘及其科研團隊為基礎的“中國工程院鐘掘院士工作站”正式入駐柳州銀海鋁。這是廣投自實施科技創新、推進產學研一體化以來,成立的首個院士工作站。
銀海鋁業積極利用社會科技資源探索建立新型研發體系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吸收相結合,研發體系逐步成熟。自主創新方面,擁有8個自治區級研發機構和技術中心:與百色市、東北大學合作建立廣西第一家自治區級鋁工業技術研究中心——廣西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強強碳素擁“鋁研發中心”、“廣西碳素技術研發中心”兩個研究中心;百色銀海鋁、柳州銀海鋁均建立了技術中心和研發中心;來賓銀海鋁建立了技術中心。引進合作方面,引進了2名特聘專家和1名八桂學者參與科研項目研發,除建立了柳州銀海鋁“院士工作站”外,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達成合作開發項目意向,共建聯合實驗室,重點推進全鋁產業鏈創新研發中心及相關科技孵化項目。品牌聯盟方面,與廣東同力德公司在鋁模板技術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加強對柳州銀海鋁交通運輸鋁合金板帶材的研發;與國際化鋁合金電纜生產企業河北欣意公司合作,引用“鋁代銅”技術,以打造千億元級的稀土高鐵鋁合金電力電纜產業等方式,創造優質產品,加快高端鋁型材的研發推廣。
產學研用的科技創新成果在順利轉化的過程中,為企業帶來了多重效益。一方面,企業的生產系統和工藝流程逐步優化,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降本增效成效顯著,經濟效益得到大幅提升。2009年,百色銀海鋁與東北大學馮乃祥教授合作的“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槽重大節能技術的開發應用”采用了新型陰極結構、保溫內襯結構、新型焙燒技術及低電壓穩定控制技術,應用后節能效果、經濟效益顯著,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從2011年至2015年,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槽累計節電31623.93萬kWh,直接經濟效益超1.6億元。另一方面,企業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形成了一批在國內國際上較為先進的技術儲備,逐步確立鋁行業領跑者的地位。柳州銀海鋁熱連軋生產線成為我國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4”熱連軋生產線,其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交通運輸用超大規格熱連軋鋁板帶生產集成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課題也因此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柳州銀海鋁的工藝技術成果收錄進國家標準《軌道交通用鋁合金板材》中,成為目前我國少數能生產煤車鋁板的企業之一。
“十二五”期間,廣投銀海鋁及其所屬企業共獲得專利授權43項,2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參與了2項國家和自治區級行業標準的制定。
(關鍵字:廣投銀海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