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一年,昆明市在各個領域有哪些新變化?從今天起本報將重磅推出一組報道:“新局新風新跨越——十八大一年來昆明變化”,對此進行觀察總結。
“產業興則昆明興,產業強則昆明強,產業是發展之本、強市之基、富民之源。”年初召開的2013年產業發展大會上,這樣的論斷振聾發聵,即便現在聽來也依然擲地有聲。
事實上,于昆明而言,實施產業強市戰略、產業建設年行動,選擇一批基礎較好、帶動性強的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提升,是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決策者智慧的體現。
2013年是昆明的產業發展年、產業建設年和產業強市年。市委、市政府把產業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旋律、跨越發展的主抓手、富民強市的主引擎,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產業發展再上臺階。
186項產業項目成果顯著
安寧工業園區是昆明市重點打造的千億園區之一,10多個項目被納入到省產業建設年重點推進項目和5個100項示范帶動項目。位于安寧工業園區麒麟片區的昆明紐米科技高性能鋰電池微孔隔膜項目還沒建好,就已經和長安、比亞迪等汽車廠家達成框架銷售協議。
“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營業收入在1.8億元以上,利潤總額6100余萬元,同時可解決社會勞動力180人。”昆明云天化紐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曉東說,長期以來,云南的工業項目以投資驅動型為主,科技支撐不足,需要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加以帶動。
在他看來,這個項目更大的意義在于填補空白,“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使得昆明告別了沒有高精尖技術的日子。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項目可在2014年9月份投產,并有望在四季度實現300萬元的利潤。”
不止安寧,處于第二板塊的富民,在產業項目推進上,按照“一企一人”,“一企一策”的項目推進服務工作要求,各項工作同樣進展順利。
昆明芬美意香料有限公司的“退二進三”搬遷改造建設項目同樣屬產業建設年項目。公司總經理郭定德告訴記者,按照目前進度,明年3月就可完成項目所有設備的安裝及調試,并開始試生產。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后,年均可實現不含稅銷售收入1.5億元,利潤總額3547萬元,稅后利潤3014萬元,實現就業120人。
這些只是昆明大力推進產業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全市共有186項產業項目被納入到省產業建設年重點推進項目和5個100項示范帶動項目。項目推進工作由市政府目督辦進行督辦,實行全過程督促檢查、全過程管理控制、全過程跟蹤問效,推動工作落實。
而隨著推進力度的加大,186項產業建設年項目進程也明顯加快。來自昆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信息顯示,157項產業建設年5個100示范帶動項目,1—6月僅完成投資150.45億元,為年度計劃的27.2%;對近期不具備建設條件的部分項目進行替換后,省、市產業建設年指導組共同加大了項目協調督促的力度, 1—11月完成投資476.1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任務的86%。此外,全市29項產業建設年重點推進項目,1—6月僅完成投資68.88億元, 1—11月完成投資207.67億元。
“8185”產業培育成主要抓手
要夯實昆明跨越發展的產業支撐,僅有項目推進顯然不夠。因此,昆明在提出構筑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打好“三大戰役”、堅持創新驅動、強化內培外引的同時,還著重提出“8185產業培育提升計劃”。
在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調研員陳宗遠看來,“8185產業培育提升計劃”是加快構建以高原特色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的主要抓手。
“昆明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產業建設的政策措施,其中多數都與‘8185產業培育提升計劃’有關。”陳宗遠介紹,今年以來,昆明市先后出臺了《關于實施產業強市戰略推進“8185”產業培育提升計劃的意見》、《關于促進當前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昆明市“8185”重點工業投資項目服務協調聯動推進工作機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促進了昆明市產業建設。
這些政策措施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在安寧,工業園區充分發揮主導產業導向作用,通過“園中園”形式培育產業集群。石化產業園、裝備制造及鋼鐵深加工產業園、麒麟科技產業園、磷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4 個“園中園”已有雛形。
“通過‘園中園’產業集群培育形式,可以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合力,更好地打造‘8185’千億元產業示范園區。”安寧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田建宏表示,“過去,安寧工業園區在產業布局方面往往圍繞大項目來做配套,大項目落在哪里,園區的相關產業布局就放在哪里,缺少通盤考慮,‘園中園’將使得產業集聚效應更加明顯。”
打造有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
借助“8185產業培育提升計劃”,昆明今后在產業發展、產業建設方面的總體思路也更加清晰。即以產業平臺建設為載體,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項目投資為支撐,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按照“總體推進、重點突破、壯大規模、發展集群”的要求,著力培育八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八個產值超五百億元的產業,打造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創建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加快構建以高原特色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把昆明建成在全國乃至東南亞、南亞地區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為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提供新動力。
圍繞上述思路,昆明將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優化布局、集聚發展,改革創新、重點突破,內培外引、項目為要,科技驅動、人才支撐,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等原則,全力打造有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更加堅定了昆明推進產業建設的決心。”陳宗遠指出,今后,昆明將從強化產業支撐,推進投資拉動,打造園區載體,促進民企發展,優化招商引資,發展外向經濟6個方面著手,助力產業發展。
以強化產業支撐為例,將深入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選擇工業大企業集團和成長型工業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分階段打造一批千百十億級企業;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善城鄉流通體系;全面實施昆明都市型現代農業“4210”工程,加快推進石林臺灣農民創業園、斗南國際花卉園區等10個市級重點農業園區建設等。
(關鍵字:昆明 產業 磷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