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胺產品“老方新用”專治土壤病
10月12~14日,肥料供給側改革調研組走進位于寧夏石嘴山市的大榮集團,見證其將傳統用于工業用途的氰胺產品,轉型為新型農化產品及土壤調理修復劑的創新歷程和神奇效果。老方子、新用途,氰胺產品作為一類具有多種療效的綠色“藥肥”,有望在治理我國日益嚴重的“土壤病”的過程中大放異彩。
肥料供給側改革調研組走進大榮集團。
據介紹,氰胺化鈣(俗名“石灰氮”)是以電石為原料生產的一類傳統的氮素肥料,至今已有100余年的歷史。石灰氮的發展長盛不衰,在于它不斷有新的用途被發現:如用于生產多菌靈和煙堿類殺蟲劑,顆粒石灰氮作為環境友好肥料和農藥得到認可;雙氰胺用作硝化抑制劑得到大力推廣,氰胺作為植物生產調節劑獲得應用,二甲基雙胍成為糖尿病特效藥……
寧夏大榮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振林發言。
寧夏大榮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振林指出,石灰氮作為農業部長期以來提倡和推薦的優質氮肥,是免登記的肥料產品,但由于它的產量和使用量很小,隨著碳銨和尿素長期大量使用,以及石灰氮自身存在的價格較高、使用不太方便等制約,石灰氮逐漸成了被遺忘的品種。
但當前隨著傳統化肥、農藥大量使用帶來巨大生態環境壓力,在開發高效、低毒、緩釋、無殘留的新型肥料、農藥成為大勢所趨的新形勢下,石灰氮“藥肥”合一的獨特優勢又得到產業的重新認識,迎來了產業發展的第二春。
座談會現場。
大量的研究和應用實踐表明,石灰氮不僅具備傳統氮素肥料的效能,而且具有一般氮肥不具備的復合肥效用,比如含有鈣、硅、錳、鐵、硼、鉬、硫、氯等大量中微量,并具有殺蟲、防病、抑制雜草的藥效,是不可多得的“藥肥”合一的產品,可有效減少因傳統化肥、農藥過量使用造成的環境污染,并可全面改善改良土壤尤其是酸性土壤,顯著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能力。
自2006年以來,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開展了大范圍的石灰氮應用田間試驗和示范,結果顯示,石灰氮在主糧作物上單位投入產出比在1∶1.5和1∶2.5之間,在經濟作物上優勢更加明顯,達到1∶5甚至1∶10。雖然石灰氮的價格約為尿素的2倍,但由于石灰氮的肥效利用率遠高于尿素,且具有緩釋、殺蟲除草等多重功效,施用于經濟作物上的經濟性遠超尿素。
調研組參觀生產現場。
朱振林介紹,正是看準了石灰氮在農化領域的應用前景,近十幾年來大榮集團圍繞石灰氮加快深度開發,相繼研發推出了土壤消毒劑“榮寶”、植物生長調節劑“榮芽”等系列產品。尤其是“榮寶”產品“藥肥”合一,具有改良酸性土壤、促進植物生長提高作物產量、提升農產品品質減少硝酸鹽含量、肥料緩釋與穩定、有效抑制雜草、殺蟲殺菌、加速有機物腐熟等十大功效,在山東和遼寧等地的受污染土地修復復耕、四川等多省份的經濟作物增產提質、湖南等南方省份的土壤除鎘(“毒大米”的罪魁禍首)和血吸蟲防治等方面屢建奇功。正是因為使用效果良好,國內已有多家肥料企業與大榮達成了合作,借助其石灰氮系列產品豐富提升自己的肥料產品。
朱振林向調研組建議,盡管石灰氮系列產品綜合優勢明顯,應用技術成熟,但畢竟用量還是太小,市場認知度、接受度也有限,希望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在全國擴大推廣普及。他建議應重點在土壤酸化地區率先推廣使用石灰氮,發揮其有效治理酸性土壤的突出優勢;另外,由于石灰氮兼具殺蟲滅螺功效,可考慮在南方血吸蟲重點防治區域推廣使用石灰氮。朱振林指出,石灰氮可提高酸性耕地平均畝產10%,如果全國酸性耕地全部施用,可年增產600余萬噸糧食。2016年我國年使用尿素約6000萬噸,如果添加一定量的石灰氮使其變成緩釋增效尿素,有望提高氮素利用率10個百分點。
調研組參觀了大榮集團雙氰胺精制車間和石灰氮生產線,對該公司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及“三廢”零排放的成效留下了深刻印象。據了解,目前我國石灰氮產量占全球的80%左右,而石嘴山市又占國內產量的近80%,是國內最主要的石灰氮產業聚集區。作為當地生產石灰氮及深加工產品的龍頭企業,大榮集團不僅主導了國內石灰氮“由工轉農”的探索進程,而且其產品已走出國門,開辟了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農化市場。當前,大榮集團又提出了“氰胺農化,惠及天下”的口號,決心深耕做大這一細分市場。
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原局長傅西路發言。
參與調研的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原局長傅西路指出,氰胺產品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推廣,為此一要搞清楚產品的定位,達成共識,合力推廣;二要發揮寧夏作為特色農業比較發達的優勢,就近規劃應用示范田,助力市場推廣;三要加快打造一支好的團隊,尤其是科研團隊和營銷團隊;四要強強聯合,協同發力。
國務院參事劉志仁發言。
國務院參事劉志仁建議,要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形成強大的科研團隊和研發實力,加快綠色農化產品和創新成果的開發應用;要探索“走出去”的路徑;要通過媒體向農化產業傳遞一個更強信號,即農業綠色發展和化肥轉型升級必須進一步加快。他強調,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而明年又是我國農村改革40周年的重要節點,可以預計后期國家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力度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為創新綠色的農化成果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副會長孫偉善發言。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電石工業協會副會長孫偉善指出,氰胺產品作為農化產品的獨特優勢是有目共睹也是能經受實踐檢驗的。破解當前推廣遇到的難題,需要各方好好通盤謀劃。他建議將綜合效益納入化肥評價指標,有計劃安排石灰氮作為“藥肥”合一的綠色產品,在化肥使用強度高、雙減任務重的果蔬集中種植區推廣應用;鼓勵現有尿素和復合肥企業將石灰氮作為緩釋劑用戶緩釋型尿素和復合肥生產,協同助力肥料產業升級和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國化工報社社長崔學軍發言
中國化工報社社長崔學軍指出,在中國“土壤病”突出的時境下,多效合一的氰胺產品面臨難得的機遇。他建議政府、協會、企業和媒體等多方合力、多渠道發力,共同講好氰胺產品的故事,加快推廣應用步伐。比如,可以通過論壇講座、示范帶動、現場推廣、現場招商等方式,讓經銷商、種植戶盡快熟悉接納這種好的產品;探索跟氮肥行業和企業深度合作,實現攜手共贏,并借助“產業+金融”的手段提速發展。
(關鍵字:肥料供給側改革 “藥肥” 大榮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