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供給側改革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我們未來要進一步把中國農科院的技術轉化到位,并大面積推廣,讓更多的農民受益。”9月中旬,肥料供給側改革調研組走進黑龍江金事達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時,該公司總經理范友如是說。
金事達是一家規模不算大的區域性肥料生產企業,但在新型肥料的研發推廣上,金事達不僅做得早,還做得好。
早在2009年,金事達就攜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黑龍江省土肥站,組織國內多所高校,經過三年的潛心研究、科學論證、反復試驗和多點示范,終于在2011年成功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家專利的高科技產品——肥料復合緩控釋劑。該產品申報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獲得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綏化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早些年由于玉米產量高、價格穩,很多農民從種植大豆、高粱改為種植玉米。而自去年以來,國家取消了玉米收購保護價,黑龍江地區玉米的種植面積直線下降,目前黑龍江地區水稻的種植面積最多。這些年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變化給肥料生產企業也帶來了新問題,原本針對大豆、玉米研發推廣的新型肥料銷量大打折扣。
船小好調頭,這在金事達體現得很明顯。2011年緩控釋肥料研發成功后,金事達居安思危,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新產品研發方向。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在對未來十年能適應市場的產品進行精細構思和考量后,金事達與中國農科院新型肥料研發團隊合作,對海藻酸增效劑的深度開發進行可行性論證,并就產品的設計依據、用途、適用范圍、基本參數及技術性能指標和系統標準化綜合要求等做科學論證。根據黑龍江省氣候及土壤環境特性,研發團隊完成了海藻酸增效劑在水稻、玉米、大豆肥料上的科學組方與應用方案,形成更加合理,更適應黑土和高寒環境的高效專用肥料——海藻酸聚能生態肥。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區劃所原所長王道龍介紹,海藻酸聚能生態肥是在傳統復合肥的基礎上,添加海藻酸增效劑、復合緩釋劑和微生物菌劑研制的新型肥料產品。其中海藻酸增效劑含有天然生物活性物質,可以提高肥效利用率,有改善作物品質的作用。3年來,院企聯合,在黑龍江選擇300處、吉林50多處、遼寧20多處,共計約18萬多畝的試驗示范地塊進行試驗示范。根據專家團隊現場測產,增產效果可達10%以上,每畝增加經濟效益高達200~300元。
好產品更要大力推廣。范友選擇跟土肥站和農技推廣部門合作,在各地大力普及肥料知識,讓農民系統學習肥料養分知識,了解新型肥料原理。并在黑龍江省所有水稻產區都做試驗示范,與農戶簽訂承諾合同,保證農戶收益,讓農戶放心試用新產品。
未來,金事達將繼續保持科技研發的高投入和高產出,繼續與科研院所和專家保持緊密溝通,源源不斷推出適應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的肥料產品,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關鍵字:金事達 肥料供給側改革 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