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引起了煤炭行業的極大關注。國源公司由中國國新、誠通集團、中煤集團以及神華集團出資組建,旨在配合落實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專注于優化整合涉煤中央企業煤炭資源,促進涉煤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結構調整和改革脫困。
它的成立,承擔著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雙重任務。但它未來的路并不容易走。
1如何加減?
長期以來,國內煤炭行業產能7成以上由國有企業提供,在煤炭產能的形成過程中,多存在非理性投資的情況,但在產能退出上又不順暢,這些都大大加劇了煤炭產能的“過剩”一些不以煤炭為主業的央企也配置了煤礦,這些煤炭資源將來都可能會劃撥給國源平臺。
國源組建主體的搭配組合暗含深意,由中國國新而不是中煤集團或者神華集團領頭,表明監管部門目前并不是考慮如何讓被整合的資源立即產生經濟效益,而是先形成一個大框架盡量把煤炭資產裝進來,等條件成熟再行第二步。
讓國新在解決中央企業所面臨煤炭困境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或許與國有企業需要一個新的責任人來推動改革有關。神華是國內最大的煤炭企業,但它的模式不可復制,神華延伸的鐵路、港口、電力等,都是有壁壘的行業,很難進入,而這種模式也未必效率最高。由國新作為一個主體來推動,可能是另一種方式。
國新公司原來的定位是投資運營公司,還肩負著國資布局結構戰略調整的重任。國新將在此基礎上承接并盤活、利用各類國有資產,通過資產經營和資本運作,推進商業類企業進行改制上市,加快資產證券化進程。
今年以來,為推動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和實現煤炭產業脫困發展,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壓減煤炭資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計劃用5年時間壓減煤炭現有產能的15%左右。其中,2016年中央企業要壓減煤炭產能3182萬噸,使專業鋼鐵、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電煤一體化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其他涉鋼、涉煤企業原則上退出鋼鐵、煤炭行業。當前涉煤央企共計擁有210個在產煤礦,涉及產能共計84574萬噸,占全國煤炭行業總產能的15%。
這意味著未來國源的資產規模將會十分龐大,預計達千億級別。國源的任務一是配合落實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過剩產能;二是推動優化整合涉煤中央企業煤炭資源;三是促進涉煤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結構調整和改革脫困。國源成立后,不以煤炭為主業的涉煤央企的煤炭資源或將劃入旗下,由其進行管理。
國源的服務對象定為涉煤央企。涉煤央企包括華電集團、中煤集團、寶鋼集團、神華集團等在內共計18家企業。截至2015年底,這18家涉煤央企的總體資產規模已達15.39萬億元。依照國資委“6·29會議”的內容,18家涉煤央企將被為三類:專業煤炭企業、電煤一體企業、其他涉煤企業。
神華集團與中煤集團無劃分進入專業煤炭企業行列,招商證券的數據顯示,這兩家企業目前產能分別為40932萬噸、14384萬噸,合計產能超過55000萬噸,占據涉煤央企總產能的半壁江山。神華集團旗下擁有10家煤炭企業。截至2015年底,其共有投入生產的煤礦54個,并在去年完成自產商品煤量4.01億噸、煤炭銷量4.85億噸。中煤集團則坐擁44座煤礦和33座洗煤廠,煤炭資源儲備達261億噸。
據媒體統計,電煤一體企業共計8家,分別為中國華能、中國國電、大唐集團、國家電投、國投集團、中鋁公司、華潤集團、中國華電,合計產能26576萬噸。這類企業的特征是煤炭業務與發電業務結合在一起,因此在國資委“電煤一體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理念下,這類企業或將出現一定的產業規模調整。
剩余8家為其他涉煤企業,包括寶鋼集團、中國中鐵、保利集團、中國石化、中航工業等,合計約2600萬噸產能。這類不以煤炭或煤電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或將面臨退出的命運。值得一提的是,這類涉煤央企中部分企業的煤炭資源儲量不可忽視。例如,保利集團旗下的保利能源擁有山西、新疆兩個煤炭基地,目前擁有11個煤礦,控制煤炭資源量近26億噸。
此外,不少涉煤央企還實現了旗下煤炭業務的上市。18家涉煤央企合計擁有超過90家上市公司(含H股),其中涉煤上市公司18家,由中煤能源、中國神華領銜。Wind資訊數據顯示,這18家央企涉煤上市公司2015年底的總資產合計達21255.66億元。
國源把煤炭企業收進去后,將進一步分拆,加減乘除。上世紀末,同煤和淮南礦業都有十幾萬員工,淮南礦業做減法,走專業化道路,剝離社會職能,剝離輔業,減到6萬人。同煤做加法,到了現在,增加到七八十萬人,現在就成了很大的負擔。中央涉煤企業收進去后,怎樣進行加減乘除法,這是新的國源公司的工作重點。
2如何應對資金瓶頸?
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是個硬骨頭,最大的困難是需要大量的資金。5月18日,財政部公布《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煤炭行業將會“分羹”722億元獎補資金,這筆資金將傾向于國企。實際上,涉煤央企整合煤炭資源還將迎來一股新的資金推動力,這一助力便來自國源和誠通。
數據顯示,中煤能源、中國神華、露天煤業等6家上市公司截至今年3月底的總負債合計為3840.71億元,占同類34家上市煤企負債總額的40.49%。當期,6家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6.05%,低于同期同類上市煤企57.86%的平均資產負債率。
涉煤央企的不良資產處置需求較高,除了債務部分,未能盈利或者給企業帶來融資負擔的資產,也會在財務報表中以資產減值儲備的形式呈現。債券兌付壓力需引起重視。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屢次出現類似東北特鋼債務違約事件時,以煤炭行業為代表的產能過剩行業正在繼續承壓。
今年下半年,境內債券市場將迎來償還高峰,中煤能源、*ST新集等在內的發債主體也包含其中。因而,當國源開始投入運行時,這些涉煤企業未兌付的債券將會形成潛在壓力。
誠通在2016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透露,此次新設的國家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總規模為3500億元,首期募資1000億元。在基金資金來源上,中國誠通及其他中央企業出資占比60%-75%,社會資本出資占比25%-40%。
國新負責人不久前表示,正在加快設立國家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要在新業務拓展和價值創造上重點發力。這些資金將承擔國有企業結構性調整任務,實施重組整合,在化解過剩產能、推進僵尸企業退出等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保障人員平穩安置分流。
對可提供預期現金流的固定資產、債權類資產,國源也可能探索采用融資租賃、發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保理等方式提升資產流動性。這意味著可以盤活一些企業的土地、設備等資產,增強國資的流動性。
整體來看,國源的組建主體讓人期待——兩大央企資產平臺加兩大龍頭煤企;它的服務對象十分明確——專注于涉煤中央企業;它的核心職能大致浮現——配合涉煤央企去產能工作,整合央企煤炭資源;資金來源有保障。
除了煤炭之外,國資委還在大量推進其他資源型產品的去產能工作。截至5月底,中央企業粗鋼產量、玻璃產量、電解鋁產量分別同比下降5.9%、17%和24.1%,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5、17.4和22.4個百分點。下一步,鋼鐵、有色、玻璃等行業是否在國新、國投、誠通旗下成立什么資產管理平臺,值得期待。
(關鍵字:煤炭 煤炭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