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產業情況,11月3日,由期貨日報全新打造的《期貨+》系列直播欄目正式上線。該欄目由期貨日報一線記者主持,邀請產業企業、行業專家、期貨公司等各界人士做客直播間,以連線對話的方式,融匯“期貨+產業”的力量,圍繞相關期貨品種的基本面矛盾、行情走勢、產業趨勢等主題展開討論,洞察市場變化與產業趨勢。
本輪鋰價下跌的核心原因仍是供需失衡
近期碳酸鋰市場情緒再度走弱,現貨報價已連跌11天,創近兩年新低。對于本輪鋰價下跌的核心原因,分析師徐穎表示,核心仍是供需失衡。在經歷了鋰價暴漲暴跌之后,產業鏈各環節都趨于理性,加上上下游利潤重新合理分配,下游各環節在去年年末開始普遍承擔較大的原料和成品跌價損失,在后續需求增量趨于緩和的情況下,普遍選擇按需采買。“原料端前期的利潤空間遠大于下游,造成產業鏈利潤失衡。”徐穎指出,本輪下跌也導致了礦企和鋰鹽廠讓利,對于后續產業穩定發展起到一定益處。
從基本面情況來看,徐穎表示,10月中旬之后,整個供應端已呈現陸續回暖態勢。具體來看,礦石冶煉端,前期檢修或者因為成本倒掛減產的廠家已經陸續開始復產,而鹽湖今年新的設備技術提升加上一定的出貨量指標要求,冬季減產幅度小于往年。從進口情況來看,海外鹽湖后續仍有一定銷售指標要求,出口量到中國的量穩中有增,對供應端形成有效補給。
從需求端來看,徐穎表示,從9月開始,需求端就出現了“旺季不旺”的情況。“不管是從電芯端還是從正極材料端,排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這在終端車銷上行的情況下似乎不太合理,但也正反映了動儲端均有較多庫存亟待消耗。”徐穎認為,后續在需求符合預期的情況下,產業內仍以去庫為主,反饋到對于碳酸鋰的直接下游需求,會按需生產,也會配合電芯端排產下滑而下調產量預期。結合供需端情況來看,徐穎認為,后續鋰鹽產業還是會出現供應過剩的情況。
從盤面上來看,當前碳酸鋰期貨單邊驅動明顯淡化,主力合約LC2401在150000—155000元/噸區間反復波動。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綠色金融及新能源團隊負責人邵婉嫕認為,期貨價格跟現貨價格的表現直接掛鉤,前期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價格整體呈現大幅下跌趨勢,但目前盤面上的交易邏輯大幅更迭。“過去,盤面大幅回落的核心主導因素是下游需求端表現低迷,導致鋰鹽價格大幅下跌。但隨著鋰鹽廠的聯合減產和挺價行為之后,供需市場進入到了再平衡階段,前期僅僅是需求低迷,但隨著材料端減量,在供需雙減的格局之中,當前盤面已經進入到了窄幅振蕩的企穩階段。”邵婉嫕認為,當前整體的交易邏輯仍是成本問題,但未來碳酸鋰期貨的核心交易邏輯依然會不斷發生拐點變更。隨著礦端價格逐步松動,鋰鹽廠定價預計也會處于一個逐步下移的過程,中長期來看,鋰鹽價格依然維持偏弱勢振蕩的格局。
碳酸鋰的價格底部可能在2025年出現
隨著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部分外采鋰輝石生產廠家由于成本倒掛,開始出現有企業“減產挺價”現象,加之碳酸鋰期貨主力LC2401合約在150000元/噸關口“反復橫跳”,市場對短期內碳酸鋰生產企業的成本支撐存疑。
談及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價格下探至150000元/噸關口是否會給鋰鹽企業帶來虧損時,深圳大為股份湖南郴州碳酸鋰智能制造項目負責人張天剛表示,這個階段要說造成鋰礦企業全面虧損還言之過早。
“碳酸鋰、氫氧化鋰等基礎鋰鹽的成本構成比較復雜,大致分為外購鋰原礦、精的鋰鹽企業;外購其它含鋰的物料、廢料(如電解質、大修渣、玻璃粉以及含鋰鹵水等還有很多含鋰的中間品)的鋰鹽企業;自有礦山的鋰鹽企業三大類。”張天剛解釋稱,無論是不同的資源稟賦、礦山地理環境、開采成本,還是不同的含鋰原料渠道、不同的鋰礦含量、品質以及不同的原料價格等,都會決定不同的碳酸鋰成本。此外,決定碳酸鋰完全成本的因素還包括項目投資折舊、財務成本等。
“每個企業成本都相差較大。”張天剛表示,鋰鹽價格在150000元/噸價位附近,會給部分鋰鹽企業帶來壓力,甚至會給小部分企業帶來虧損,但對于自有優質資源的企業來說,目前的利潤依然是十分豐厚的。
“客觀來講,碳酸鋰價格下跌,對下游企業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及下游產業鏈健康發展都是有好處的,對上游鋰礦山及鋰鹽企業來講,當前價格只是把兩年前的暴利空間壓縮到現在的正常利潤而已,當前鋰鹽價格還不至于導致行業全面虧損,只是少部分鋰鹽企業會面臨虧損壓力。”張天剛進一步解釋稱。
碳酸鋰的價格底部在哪里?真鋰研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墨柯認為,碳酸鋰的價格底部可能會是在50000—60000元/噸,從時間節點來看,明年還跌不到這個價位,價格底部大概會在后年出現。
“如果碳酸鋰價格后年跌到50000—60000元/噸,可能絕大多數項目就沒有辦法繼續堅持。彼時,即便下游需求不增長,行業也可能會呈現需求遠遠大于供給的格局,到那個時候碳酸鋰價格才會觸底回升。”墨柯解釋稱。每個項目的拿礦成本都不一樣,以南美鹽湖的成本為例,它最低可能在30000元/噸以下,再加上碳酸鋰15000—20000元/噸的加工費,整體成本大概是40000—50000元/噸;但如果是江西的鋰云母礦,它現在的成本可能已經到了150000元/噸。由于成本不同,價格也會隨行就市,根據市場實際需求來變化。
墨柯認為,當前碳酸鋰價格整體下行,隨著價格不斷下跌,逐漸會有一些拿礦成本較高的項目因成本倒掛而關門,這一塊的實際供給就會消失,從而導致供給量減少。“當價格一直下降至供給總量顯著小于需求總量時,碳酸鋰的價格趨勢才會逆轉。一定是要供給顯著小于需求,稍微小一點點都不行。”墨柯強調。
對于期貨價格來說,邵婉嫕認為,關注核心在于邊際成本問題。“哪些邊際產量會真正擾動鋰市場供應,那么這批產品的成本就要更加關注,它會影響整體鋰價的走勢。”邵婉嫕表示,目前來看,處于成本相對偏高的產能成本曲線,主要是在國內以外購鋰輝石為主的鋰鹽企業,按照目前港口報價來看,外購鋰輝石的成本大概在170000—180000元/噸區間,這個價格也導致國內部分鋰鹽廠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這也是當前國內部分鋰鹽廠出現大幅減產的核心原因。不過,隨著礦價逐步向M+1倒推調整,目前鋰鹽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的情況將大幅好轉,進入復產階段。邵婉嫕認為,未來,碳酸鋰的邊際成本仍有往下松動的空間。短期來看,130000元/噸或是碳酸鋰較強的底部支撐價位;中長期來看,價格重心預計還會進一步下移。
徐穎也認為,從四季度的成本來看,自有資源及外采云母企業均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主要還是看外采輝石的成本。“目前部分企業已經和海外礦山制定新的計價方式,會在冶煉環節保持一定的利潤空間。不過,還是有部分企業沒有談成或處于談判進程中,后續還是值得關注。”徐穎表示,未來在過剩格局較為確定的情況下,礦端和鹽端的利潤趨于合理化,未來應該多關注礦端的成本支撐。
(關鍵字:碳酸鋰 鋰價 鋰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