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由于鋼材價格持續走弱,倒逼其主要生產原料之一的焦炭價格也一路下行,整個“煤—焦—鋼”產業鏈陷入惡性循環。特別是進入下半年,“淡季效應”顯現,下游終端需求日趨低迷,產業消費幾乎陷入冰點。昨日,國內焦炭期貨主力合約1301延續跌勢直至停板,終盤報收于1296元/噸,下跌54點,跌幅4%。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焦炭產能過剩和下游市場需求嚴重不足是焦炭價格連續下跌的主要原因。
產能過剩虧損面持續擴大
國家統計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焦化行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的數據,1—5月份,重點統計的700多家煉焦企業主營業務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6.2%,虧損面占比44%的300余家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64.54億元,而山東、山西等地焦企虧損面已達八成以上。
“目前多數焦化企業處于限產及減產階段。”一德期貨分析師田立超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百萬噸產能以下小規模焦化企業較多,這些小型焦化企業虧損嚴重,雖然減產意愿強烈,但迫于銀行信貸壓力,仍艱難維持生產。
山西某焦化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鋼鐵行業經營困難,部分鋼廠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減產措施,對焦炭的需求下降。據他介紹,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對焦炭行業相關的救助政策。“政策的出臺雖利好焦炭企業,卻未必利好焦炭價格,因為焦炭企業運營成本的降低反而減弱了焦廠減產的積極性”。
新湖期貨焦煤事業部經理陳振濤表示,焦炭上游的煉焦煤廠和下游鋼廠均具有一定的壟斷性,而產能已嚴重過剩的焦炭行業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弱勢低位。在鋼廠盈利未得到明顯改善的情況下,焦廠難以提高焦炭價格。“盡管當前的焦炭企業經營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焦炭價格已經見底”。
需求疲弱短期難有改觀
“下游需求不濟,只能被動停產。”山東宏達化工有限公司銷售部部長朱曉峰表示,大的鋼鐵廠都有自己的焦化廠,現在鋼鐵行業疲弱,它們靠自有焦化廠就能滿足生產需求,這使得獨立的焦化企業生存環境更困難。
從數據來看,現焦市場依舊低迷,唐山地區準一級冶金焦廠價1450—1520元/噸,二級到廠價1310—1380元/噸;太原一級冶金焦車板價1350—1400元/噸,二級冶金焦出廠價為1200—1250元/噸,天津港(600717,股吧)交割等級焦炭報價1650元/噸。
“目前的情況可以說是最艱難的。”一德期貨研究院鋼鐵產業高級顧問董先生說,當前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短期也不會放松,加上銀行對鋼貿商企業資金的收緊,整個產業鏈步履維艱。
(關鍵字:煉焦企業 鋼材 鋼材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