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23年銅產業綠色循環發展大會在山東省東營市召開。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王健,東營市委常委、副市長楊同賢,海關總署風險管理司原一級巡視員王延春,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資源綜合利用處副處長莫虹頻,山東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焉杰,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喻鴻,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康茂禮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黨委書記、理事長王桂強,山東省紀委監委駐交通運輸廳紀檢組二級調研員沈文軍,東營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領導,赤峰市、瑞金市等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出席開幕式。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有色金屬部主任、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吉位主持開幕式。
王健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銅產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鞏固全球領先地位、提升資源保障能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品結構升級、促進綠色循環發展等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一是銅產業在做大中快速做強;二是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三是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四是冶煉技術和裝備水平不斷提升,能耗水平持續下降。
王健指出,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再生銅成為銅產業綠色循環發展的重要方式和低碳轉型的重要路徑之一。在諸多利好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再生銅產能規模達800萬噸以上,形成原料“國內為主、進口補充”的良好格局,下游加工企業加大再生銅利用比例。2022年,我國再生銅產量穩步增長至375萬噸,節約礦產資源6.8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50萬噸,在銅產業資源保障和節能減排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再生銅產量190萬噸,同比增長5.6%。
圍繞銅產業面臨資源保障程度較低、低端產能相對過剩、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智能化發展滯后等挑戰,如何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王健提出5點建議:聚焦資源保障,加大銅二次資源利用,強化創新引領,堅持高質量發展,提高協會“三服務”能力。
(關鍵字: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