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021年第十八屆上衍有色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主題為“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助力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會長陳全訓出席論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健、上海期貨交易所監事長宋麗萍出席論壇并致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輕金屬部主任楊云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道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分別作主題發言。
2020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首次躍上6000萬噸的新臺階,達到6168萬噸,同比增長5.5%,規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33.2億元,同比增長19.2%,為我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作出了行業貢獻。后疫情時代,隨著全球經濟復蘇特別是在新基建、新能源的帶動下,制造業復工復產對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原材料的需求不斷改善。根據工信部發布的信息,今年一季度,原材料行業成為拉動我國工業利潤增長作用最強的行業板塊,其中,有色冶煉和壓延加工利潤同比增長4.71倍。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消費、貿易大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現貨與期貨市場。王健表示,經過多年的產融結合和市場培育,上期所已搭建起了期貨、期權、倉單交易協同發展的多層次衍生品市場體系,擁有銅鋁鉛鋅鎳錫黃金白銀等主要有色金屬的期貨產品,形成了期貨市場促進實體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對提高有色行業風險管控能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原有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全球化秩序受到影響,不確定性風險對具有金融屬性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市場沖擊加大,提升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性和競爭力,是我國有色金屬實體經濟和金融業需共同應對的挑戰和機遇。
“2020年8月21日,有色協會與上期所續簽了戰略合作協議,就是要繼續深化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同提升我國有色金屬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期貨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共建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我們相信: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行業協會’和‘建立世界一流交易所’戰略目標的引領下,雙方產融合作的規模更大、領域更廣、層次更高,為行業企業服務的成效更大,共同提高我國在大宗商品市場的全球定價影響力。”王健說道。
上期所有序推進氧化鋁、鎢、鎂、鋁合金、鈷、稀土等品種的研發上市工作
經過多年的發展,上期所有色金屬期貨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市場流動性較為充沛,套期保值功能有效發揮,期貨價格已經成為國內外現貨貿易定價的重要參照,進一步推動了有色金屬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找準定位、主動站位,發揮好期貨市場的服務功能。下一步,上期所將努力構建與實體經濟發展程度相匹配、與風險管理需求相適應、國際競爭力強的多層次有色金屬衍生品市場體系。一是優化規則體系,從完善規則制度和倉庫布局、創新交易指令等方面著手,多維度全方位夯實基礎設施和制度體系建設,切實維護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二是持續序列產品供給,有序推進氧化鋁、鎢、鎂、鋁合金、鈷、稀土等品種的研發上市工作,以場內衍生品市場為核心,推動構建期現一體化綜合性衍生品市場體系;三是堅持國際化方向,研究有色金屬期貨品種的國際化新模式,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圓桌討論環節,北京華清正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真鋰研究)總裁墨柯、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徐愛東、上海有色網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數據部門總監葉建華、上海期貨交易所商品一部資深經理葛婉婉等專家,就“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下有色金屬行業展望和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等議題與場內外嘉賓分享了觀點。
(關鍵字: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