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的低碳環保已經深入人心,中國太陽能光熱的保有量也位居世界之首,但受到各方因素影響,近年來市場增速持續放緩。為提振光熱發展信心,業內人士將視線聚焦光熱高端應用及其市場化的相關政策支持,以求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近日舉辦的2015國際太陽能供熱制冷技術峰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熱利用專委會鄭瑞澄指出光熱市場規模縮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行業尚未形成市場化發展能力,要想突破當前困境,需要研究市場化發展存在的障礙并加以解決。
鄭瑞澄指出,中國太陽能光熱之所以能在此前幾年迅速發展,得益于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推出的諸多政策,尤其是太陽能熱水強制安裝政策,和財政部、住建部等部委推出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和示范縣項目。同時她強調,高效的示范項目對太陽能光熱發展將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長期從事可再生能源政策和產業研究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潤青提出,光熱發展之所以遇到困境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從外部看,伴隨著新建建筑面積下降以及一些國家鼓勵項目的結束,導致太陽能光熱的市場需求有所萎縮;從技術角度來看,中國一些太陽能光熱企業在研發產品時只注重于溫度這一個要點,而忽略了壓力、流量、流速等多個影響用戶使用感受的元素。此外,缺乏新的技術突破以及有待完善的商業模式,也是中國太陽能光熱行業發展缺乏足夠動力的原因。
在專家學者找問題開良方的同時,光熱企業試圖通過"拓展"實現"突圍"。
四季沐歌是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熱生產企業,一年的太陽能安裝量超過歐盟國家的安裝總量,集團總裁李駿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行業增速回落有一定的周期性,按"十三五"能源編制規劃,未來五年時間,我國太陽能集熱器的保有量要實現從4億平方米到8億平方米的增長,對光熱企業有挑戰,但更多的是機遇。李駿認為,對于光熱企業來說,未來第一要把技術做扎實、市場做到位;第二要積極協助各地方政府建示范項目、以點帶面;第三要爭取行業做大做強的能源政策。
胡潤青注意到,以四季沐歌為首的龍頭企業正在向光熱縱深領域拓展,一是市場范圍從農村拓展到城市;二是從單一熱源向多能互補的應用領域拓展;三是單一的洗浴熱水向工商業熱水、供暖、制冷領域拓展。
李駿表示,中國光熱已經不能停留在做熱水器這樣一個產品層面,從農村走向城市,從民用走向工商業應用、從單一能源走向復合能源、從賣產品到賣項目,光熱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包括理念創新,光熱行業做大做強,不僅僅是太陽能熱水器單一產品的競爭,而是放眼整個可再生清潔能源領域,是太陽能光熱地位的競爭。
在演講中,胡潤青以河北經貿大學為例介紹了四季沐歌太陽能跨季節蓄熱采暖這個示范項目。據了解,該工程總蓄熱量達2萬噸,可滿足3萬名師生的冬季采暖和全年的生活熱水需要,以系統運行壽命15年計算,扣除非采暖季的熱能損耗,項目可減少2.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200噸二氧化硫排放,100噸粉塵排放,節電7000萬度,節約標準煤近萬噸,生態貢獻非常明顯。
但是,對于該項目的前期論證,李駿告訴記者,"最開始河北經貿大學對于這一項目還存有疑慮,因此保留了煙囪準備隨時恢復燃煤供熱,良好的使用感受讓他們決定在近期炸掉煙囪,并且這個項目作為重點減排示范項目得到河北省領導的肯定。"
李駿坦言,跨季節采暖蓄熱個是"好東西",但推廣起來不容易。在李駿看來,太陽能光熱向更高的領域發展,離不開這些"艱苦的打地基的過程",對于使用者來說,大家對這類項目的認知還不夠,觀望居多;對于施工方來說,雖然技術水平與西方在一條水平線上,但由于操作經驗不足,中國企業在具體施工上還存在明顯差距,這個差距需要通過大量示范工程的運行來彌補。李駿強調,對太陽能企業來說,未來的挑戰是精確地分析光熱能效比,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光熱的經濟性,進一步提升光熱清潔能源使用和節能改造中的占比,光熱行業發展要突破熱水局限,要有大光熱的格局性思維。
(關鍵字: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