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昨日在其官方網站宣布,其近日已會同工信部出臺了《關于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決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對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
發改委稱,對電解鋁企業實行階梯電價,目的是運用價格杠桿加快淘汰落后電解鋁產能,減少資源過度消耗,促進電解鋁行業結構調整。
12月23日,河南一家鋁企內部人士稱,“這個政策,把電價的區間分得比較明確,基本可以量化了,不像原來的政策大而空,最終實際操作很難。”
根據通知,鋁液電解交流電耗不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的,執行正常的電價;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但不高于13800千瓦時的,電價每千瓦時加價0.02元;高于每噸13800千瓦時的,電價每千瓦時加價0.08元。
據悉,行業的噸鋁電耗此前大多在13800千瓦時以上,通過近幾年的技術更新,現在大部分噸鋁電耗控制在13700千瓦時以內。
12月23日,中鋁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不斷的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等相關工作,該公司目前實現了旗下電解鋁產能的生產能耗持續降低,目前鋁液電解交流電耗不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
中鋁公司方面還表示,將嚴格按照文件精神進行貫徹落實,不斷推動電解鋁行業節能降耗和技術升級。
但并不是所有電解鋁企業都如此幸運。
上述河南鋁企人士表示,以噸鋁電耗在13700~13800千瓦時測算,目前還在運行的產能大約30萬噸到40萬噸,高于13800千瓦時的,保守估計大概有幾十萬噸。
分析師給出的數據則是,以國內3000多萬噸的產能看,噸鋁電耗在13700千瓦時的產能大概有200萬噸,約占整體產能的10%左右。
據悉,這部分產能,因為本身比較落后,地方政府以往相應給一些優惠,而企業進行銀行融資也沒什么問題,但上述文件明確要求各個地方政府不得對高能耗生產企業降低電價,這將導致這部分產能的虧損程度可能更高,增加融資成本。“像一些中字頭的老企業,這些產能長期不盈利,更新設備費用比較高,通過電價(的提高)會對這部分產能形成壓力。”他說。
根據前述鋁企人士的說法,如果噸鋁電耗13800千瓦時以上,每噸電解鋁的成本就要增加個幾百塊錢的,“本身這部分產能經營就困難,現在電價高了,等于雪上加霜”。
數據顯示,電價成本一般占電解鋁生產總成本的40%左右,按照噸鋁綜合交流電耗13800千瓦時計算,電價每上升0.1元/千瓦時,電解鋁成本將增加1380元/噸左右。
另外,對鋁企影響更大的還在于對地方政府保護性措施的逐步退出。
根據通知,除了要求各地要規范電解鋁企業與發電企業電力直接交易行為外,還強調,各地不得自行降低對電解鋁企業的用電價格,已實行電價優惠的應立即糾正。同時,要嚴格執行對電解鋁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收取政府性基金、附加和系統備用費的有關規定,不得自行減免。
據了解,在鋁業不景氣相關企業大面積虧損下,西南地區的部分省份常習慣采用電價補貼、稅收返還等政策幫助當地鋁企降低成本,補貼額度高達0.1元到0.2元,而在鋁行業,政府主動減少收取政府性基金等費用的現象更是普遍存在。“像政府性基金這塊,很多地方政府實際已經減免掉了,比如原來是1毛1,減免到8分甚至6分錢,根據通知,現在政府要把減免掉的這部分費用收回來。”前述鋁企人士說。
認為,如果電價補貼和政府性基金兩部分收回,相關電解鋁企業的成本增加力度會更大,“如果真要執行下去,就不是每千瓦時加價幾分錢的事情了,比電價調整(電價分別加價2分錢和8分錢)的影響要大”。
(關鍵字:電解鋁 階梯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