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中國工程師踏上一條變廢為寶的冒險之路,目標是印尼偏遠島嶼上的大量含鎳和鈷的礦石。這些礦石品位極低,只能被當成廢物處理。如果工程師們能找到加工方法,就能打開一個世界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兩種礦物的新來源。
長期以來,加工這種鎳的主要方法被稱為高壓酸浸,極其棘手。西方公司曾嘗試過這種方法,但失敗率很高。高溫高壓會損壞設備,還會產生大量難以處理的酸性廢棄物。本世紀頭十年,澳大利亞的3個相關項目陷入困境。這一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還引發一些笑話。
中國工程師沒有笑。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偏遠森林地區,一家中國工程技術公司——中國恩菲歷時數年解決了各種問題,2017年達到設計產能。加拿大鎳行業顧問萊爾·特里騰說:“五到六年的爬坡期會讓任何一家西方公司陷入癱瘓,許多高壓酸浸項目因此易主或消失。”
相比本世紀初,位于巴新的這家工廠標志著重大轉變。以前,中國的鎳技術在關鍵領域落后于西方。中國恩菲成立了研發部門,希望迎頭趕上。它最終在巴新獲得成功,這意味著數百名中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知道了如何建設和運營一家蓬勃發展的高壓酸浸工廠。不過,能否在印尼復制成功并不確定。
中國企業寧波力勤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恩菲合作,知情人士說,他們2018年開始在印尼東部準備建設用地。經驗豐富的中國工程師趕到工地,那里生活條件簡陋,只有冷水淋浴和上下鋪。力勤資源的總工程師王多東(音)說:“中國工程師對生活和工作有不同態度,愿意長期待在偏遠地區。”他們調整工藝,尋找能提供比西方設備更便宜的中國公司。到2021年,兩條生產線已建成并滿負荷運行。而日本和西方國家公司出于對成本等的擔憂,采取了謹慎態度。王表示,他們研究西方失敗的項目,“我們從這些失敗項目中吸取教訓,進行改進。”隨后,出現一波由中國人經營的設施。如今,印尼全國至少有4家這樣的高壓酸浸工廠,預計到明年年底還會有3個項目。
西方礦業公司稱中國公司獲得了不公平優勢。但許多西方礦企和分析師也承認,中企在高壓酸浸方面取得關鍵性突破。數據提供商Fastmarkets主管威廉·亞當斯說:“典型例子是他們利用以前不太順的技術迅速啟動印尼鎳礦項目。”中企的成功重塑了整個行業,為市場注入大量新供應,加速鎳和鈷價格的下跌,淘汰了西方競爭對手。德國化工公司巴斯夫和法國礦業公司埃赫曼曾于2020年簽署協議,研究在印尼東部建設高壓酸浸設施,但今年取消該計劃。這家德國公司表示:全球鎳市場發生了大變化。
(關鍵字: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