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包括中國鋁業在內的國內鋁業巨頭頻頻收購海外鋁礦項目,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美元指數站上了95,現階段美元震蕩的內在邏輯是什么?今后將向什么方向演進?各類宏觀、產業、金融熱點事件,莫尼塔研究一一為你解讀近幾年包括中國鋁業在內的國內鋁業巨頭頻頻收購海外鋁礦項目,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國鋁業收購幾內亞Boffa項目會帶來哪些影響?
莫尼塔研究:近期,中國鋁業董事會批準其香港字公司投資幾內亞Boffa鋁土礦項目,這標志著中國企業在投資海外鋁土礦資源方面又邁出重要一步。實際上,以“中國贏聯盟”為代表的中資力量早在2013年,就開始在幾內亞等國家拓展鋁土礦資源的布局。而這背后的主要原因,還在于中國鋁土礦供給的高度對外依賴性,以及印尼從2014年開始全面禁止原礦出口,所導致的鋁土礦資源供給下滑。
印尼禁止原礦出口導致中國鋁土礦進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2014年以前,東南亞和澳洲因其鋁土礦資源豐富、優良,且運輸距離近,成為中國鋁土礦進口的主要來源地。2012年中國鋁土礦進口量為3961萬噸,其中印尼的進口量就占到總進口量的70%,而澳大利亞進口量約占24%。但是,這種供給結構在2014年后,出現了巨大變化。
印尼能源和礦產資源部在2012年決定,從2014年起全面禁止未經加工的金屬原礦出口,旨在促進國內冶煉產能的投資發展。印尼全面禁止出口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印尼國內鋁土礦的產量由2013年的5500多萬噸,迅速下滑至2014年255萬噸;在隨后的幾年里,其年平均產量也長期處于100萬噸以下。為了應對海外供給的下滑,中國在2014年大幅提高國內產量,但仍無法彌補印尼退出供給帶來的空白,故當年全球鋁土礦的產量環比下降了近10%。除此而外,中國還加大了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印度進口鋁土礦的力度,以彌補國內供給不足。
中國鋁土礦供給對外依賴性很高。就中國自身而言,鋁土礦的儲量為8.3億噸,約占全球儲量的3%,但中國鋁土礦年產量卻占到全球產量的近22%。所以,中國鋁土礦靜態可開采年限僅為14年,遠低于全球120年的平均水平。這也決定了中國需要高度依賴進口來滿足內需,以及為穩定供給而積極布局海外礦山的迫切性。這就是包括中國鋁業在內的國內企業投資開采幾內亞鋁土礦的重要背景。
幾內亞鋁土礦儲量豐富且品位較高,逐步發展成中國主要鋁土礦進口國。2016年以后,隨著幾內亞鋁土礦開采條件日益成熟,中國從幾內亞進口鋁土礦的數量開始暴增。2017年幾內亞超越澳大利亞,成為中國最大的鋁土礦供應國。幾內亞地處非洲大陸的西海岸,從幾內亞到中國廣州的海運時間大約為1個月,遠長于東南亞國家到華南一周左右的運輸時間。但是,幾內亞鋁土礦儲量豐富且品位優良,彌補了其地理位置方面的劣勢。幾內亞有“鋁礬土王國”的稱號,其鋁土礦儲量高達74億噸,位列全球第一,并且高品位鋁土礦儲量占全球總儲量的四分之一。
中國鋁業投資幾內亞Boffa鋁土礦項目獲批,礦石自給率提升將有助于平抑礦價波動。中國鋁業董事會于5月17日同意了通過所屬全資子公司中鋁香港投資建設幾內亞Boffa鋁土礦項目。項目建設總投資約7.06億美元,主要分為礦山、港口、駁運三部分,將分別設立獨立的投資主體并負責運營。其中,公司對Boffa鋁土礦項目的資本金現金總投資額初步預計不超過1.638億美元。
Boffa項目礦區位于幾內亞博法省省會博法市東北部,包含Boffa北和Boffa南兩個礦區,礦區面積分別約為599平方千米和658平方千米。根據中國鋁業自己的前期分析結果,Boffa項目的可利用資源儲量約為17.5億噸,氧化鋁含量約39.1%。礦山的建設規模為年產鋁土礦1200萬噸,建設工期預計不超過36個月。1200萬噸鋁土礦按照39.1%的氧化鋁含量折算,大約對應469萬噸氧化鋁產量,這相當于2017年中國鋁業氧化鋁產量的36.3%。所以,中國鋁業投資Boffa鋁土礦項目,將會大幅提升其氧化鋁的自給率,提升公司長期競爭力;同時,這也有助于平抑長期礦價波動。
撲克財經:前兩天美元指數站上了95,還有沒有可能再往上走?現階段美元震蕩的內在邏輯是什么?今后將向什么方向演進?
莫尼塔研究:我們在此前的報告中分別對美元指數的短、中、長期走勢進行了展望。短期內,美元指數將因美聯儲繼續加息、歐日英央行按兵不動的差異,由弱勢盤整轉向階段反彈(這涵蓋了四月中旬至今的行情);中期內(下半年),美歐經濟復蘇步調的緩急,與各央行對貨幣真個節奏的差異,仍會給美元指數帶來反復震蕩;長期看(2019年后),諸多因素將阻礙美元進一步上行,后期行情整體偏空。
短期看,市場對各央行政策差異的消化主導匯市行情。上上周三大央行集中公布貨幣政策決議、上周四大央行行長聚首歐央行政策論壇,均向市場傳達了“美鷹、歐日鴿”的信號,這也是幫助美元指數近兩日突破95的最主要助力。此外,歐洲政治風險頻發也造成美元脈沖式上行,且這些風險(意大利與歐盟沖突、西班牙分裂、德國政壇危機等)都不是能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但當下看來,其嚴重性也遠未達到造成歐洲分崩離析的地步,因此這些擾動可被歸為強勢但短暫。
中期看,歐美經濟基本面的表現、市場對中長期貨幣政策變化的預期,將主導匯市行情。從上半年高頻數據來看,美國經濟對比歐日經濟顯現出了更平穩、更強勁的特征。在6月會議中,美聯儲上調了本年經濟增長預期,歐央行下調預期,反映了各經濟體對本國經濟走勢的不同態度;美聯儲偏樂觀,歐央行則偏審慎,同樣審慎的還有按兵不動的英央行、日央行。
但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的持續性值得商榷。一方面,全球貿易環境動蕩,美國經濟很難獨善其身。在歐央行政策論壇中,四大央行行長均對貿易沖突升級表示了擔憂。歐元區、日本和澳大利亞作為偏外向型經濟體,態度顯然要謹慎得多。與此相對,美聯儲于此前會議聲稱并未看到貿易摩擦對經濟增長施壓。然而,強征關稅勢將加劇輸入性通脹壓力,若遭致反擊也會影響國內投資和海外業務,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也將堪憂,因而美國想要在自己發起的貿易戰中獨善其身恐怕并不是那么簡單。
一旦這些負面影響開始顯現,美國當下“一枝獨秀”的經濟基本面還能走多遠就值得懷疑了。另一方面,歐元區經濟復蘇并未失速,歐元貶值對出口的滯后影響值得關注。一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速下滑主要歸咎于出口減弱。但歐元區經濟仍處于景氣榮枯線之上,消費與投資也部分對沖了出口拖累。近期歐元急劇貶值也似乎預示著,下半年歐元區出口或將有所提振。
長期看,美國自身存在許多問題,也不支持美元走強。首先,雙赤字問題將始終壓制美元上升空間。理論上來說,巨大的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本身就與強勢美元相悖。其次,美國資產定價已處于高位。美聯儲此前提及,近十年間的貨幣寬松縱容了金融杠桿率的提升,資產價格的持續攀升導致美元資產的吸引力邊際減弱。其三,美元資金回流或不及預期。雖然稅改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本土投資、鼓勵資金回流,但資金回流的主要用途或許在于回購股票而非擴大生產,且在充分就業情況下的財政寬松與投資擴張,可能造成通脹已更快速度攀升,由此倒逼美聯儲更快加息縮表,金融市場更快面臨回調。
總結來看,美元指數年內高點或已顯現,下半年或將于90-95區間震蕩。長遠來看,美國經濟行將觸頂,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差距漸趨收窄,都將促使美元進一步走弱。與此相應,人民幣匯率破“7”的說法更多是一種危言聳聽。
(關鍵字:鋁土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