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消息:高盛認為,本月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未平倉金屬合約規模大增,銅的這類期貨合約增幅創新高,這給中國“大宗商品密集型‘舊式經濟’”亮起紅燈,意味著國際市場的期銅價格還有大量下跌空間。
高盛新近報告稱:
今年10月末以來,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期所)各類金屬的未平倉合約軍大幅增長,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金屬需求崩潰以來罕見。其中期銅的未平倉合約增加規模創12個月來新高。
“高盛中國金屬消費指數”(GS China Metals Consumption Index)衡量認為,上述進展向中國“舊式經濟”當前及近期的活動發出警報。
高盛還在報告中指出,過去五年,上期所的未平倉量和金屬價格下跌都和中國的大宗商品密集型“舊式經濟”即將走弱有關。
金屬期貨正在體現中國“舊式經濟”當前或未來疲軟,這對將要公布的中國多項活動數據和價格依賴這些數據的資產有負面影響。
具體而言,高盛認為,這意味著,倫敦和紐約期貨市場的期銅價格還有大量下跌空間。如果供應收縮,期銅必定還會下跌。
需求疲軟造成的供應過剩有多嚴重。在這種規模的過剩環境下,要達到市場供需平衡得靠需求大反彈,以及、或者供應大減。
近來華爾街見聞文章多次提到,中國的基本面和國內投資者對銅價的明顯打擊。
本月,中國交易員在沉寂數月之后展開新一輪做空銅和鋁的行動。本月上期所增加的期鋁空單顯示,鋁價還會下跌15%,同期交易量翻了一倍。在空單增加的同時,期銅的交易量更在本月大增四倍。
另一方面,因中國經濟疲軟令銅需求量大幅下滑,業內人士預計,中國精煉銅進口正在遭遇史無前例的放緩,明年中國銅進口裝運量預計會萎縮10%;彭博新聞社獲悉,全球最大銅礦生產商Codelco將明年對中國出售銅的附加費下調了26%。
(關鍵字: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