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以往在能源行業極少被關注的公司,卻在2014年8月初,與儲能概念多次發生聯系,這就是剛剛“摘星脫帽”的鋅業股份。
根據官方介紹,鋅業股份主營鋅、銅、鉛冶煉及深加工產品,是一家處于產業中游的加工類企業,而這也決定了鋅業股份始終缺乏個性化的產品或方向。2013年5月,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鋅業股份因連續三年虧損被暫停上市。經過債務重整,公司宣布保殼成功,并隨即發布恢復上市保薦書。
在保薦書的“重整后上市公司發展前景”一節中,鋅業股份著重提到鉛產品和“儲能”的關系,并強調當前全球行業需求量最高的鉛酸蓄電池,原料正是鋅業股份主要產品之一的電鉛。
于是,在“鋅業股份”的股票討論板上,電池概念開始被熱議,并似乎將成為鋅業股份完成脫星摘帽后,推動業績持續向好的一個新方向。但業內人士指出,盡管或有眼前一亮的業績,但短期內,儲能很難成為后發制人的盈利推手。
蓄電池有色商機:汽車蓄電池]前景黯淡
2013年,得益于幾筆大訂單,電鉛在鋅業股份2013年的財報中表現搶眼:營業收入比上年提升1億元、同比增加53%,毛利率同比增長38%,均領跑其他產品的個位數甚至負增幅。
但如果拋開鮮亮的業績,會發現電鉛的快速成長背后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就是收入的占比并不高。不可否認,電鉛產品作為黑馬,在鋅業股份所有產品的占比上升最高。但這個成績,遠談不上傳統領地的失守和新興領地的完勝。安信證券有色行業分析師齊丁向本刊表示,電鉛產品7.78%的收入占比,僅為主打產品熱鍍鋅46.4%和鋅錠33.8%的幾分之一。這就說明,企業并非把電鉛作為收入主力看待。
其次是競爭力并不明顯。眾所周知,鋅業股份處于鉛蓄電池的中游,其主要產品也是位于鉛加工半成品,隨后,還要送往下游的電池加工廠才能確定形成成品。而根據一位業內人士的介紹,當前,中游階段的企業并不在少數,且產品類型大致類似。在沒有大筆投入或者特別技術的前提下,想在當前的產業結構中實現盈利,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最后一個弊端就是行業情況。盡管鉛酸蓄電池產量占全部電池總量的50%,且在鉛價堅挺的情況下,蓄電池的盈利前景可以預期。但銀河期貨分析師何珊表示,鉛酸蓄電池行業其實正面臨環保政策等整頓。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多部委于8月7日下發的《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中,鉛酸電池汽車不在補貼范圍內。也就是說,在逐步喪失了龍頭地位后,鉛酸電池已經很難成為鋅業股份的利潤增長點。
“鋅”動力難撐新臺
而同樣在近期被股民熱追的鋅空氣電池,也被業內人士認為,對于業績在短期內推動“基本無望”。
話不好聽,但不無道理。鋅空氣電池又稱鋅氧電池,是金屬空氣電池的一種,其最大的優勢體現在超過鋰電池一倍左右的能量密度上。早在3年前,在鋅業股份的討論板中,就有人開始熱議這個概念,但隨著企業的停牌重組,鋅空氣電池很少被人提及。
直到8月初,媒體報道稱,工信部日前批復了《電動汽車用鋅空氣電池行業標準》。《標準》涉及鋅空氣電池的要求、試驗方法等多方面內容,并有望于2014年11月正式出爐,這讓鋅空氣電池瞬間從概念轉化為產品。
另外,鋅空氣電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充電電池。根據我國首輛鋅空氣電池汽車的生產商、泓元偉力新能源科技公司總經理陳國慶介紹,從目前的技術上看,鋅空氣電池只能機械式充電,也就是要把電池里面的鋅拆下來,電解還原以后再裝上去。也就是說,需要定期更換鋅板才能維持運行,這也意味著,一旦這種電池進入量產,對于鋅的需求將大量增加。
但齊丁認為,市場的反應與企業的動向不能等同。比如之前曾火過一陣的“鋁空氣電池”,在相關概念股票的價格被抬高的同時,還有不少加工企業來詢問相關基本概念,可見企業的實際動向和市場的期待并不完全一致。
況且,鋅空氣電池目前仍是一個放在實驗室的產品,即便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和一些少量產品問世,但產業沒有形成規模是不爭的事實。而只有其產業化真正形成,位于中游、僅提供部分原料的鋅業股份才可能開始受益,且受益的過程或將經歷一個下游傳導至中游的滯后期。
差異化生發機會
2014年8月初,鋅業股份重新上市不及三天,其股價就從暴漲148%到一度跌停。在被追問這種迥異變動的原因時,渤海證券分析師指出,鋅業股份雖保殼成功,且有儲能概念支撐,但基本面依然不佳,加上游資炒作,才出現這么明顯的大漲大跌。
這個判斷也與前文諸多分析師的看法類似。齊丁向本刊介紹,復盤后,鋅業股份的主營業務仍然集中在鋅鉛加工。這類加工企業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成本結構方面,比如庫存管理、能源消耗等,而在成本價格以及產品類型方面,差異化均較弱。這就意味著,即便有鉛酸電池、鋅空氣電池等更多熱門的概念支撐,鋅業股份也因“換湯不換藥”,很難在復盤出現強勁且持續的業績提升。
所以,在上下游價格固定、且基本面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炒作儲能概念、期待政策蔭庇,都很難對鋅業股份的業績實現多大幫助。如果希望這家企業在市場中有所突破,股民需要更多期待其注重打造差異化——跳出以往僅有的主營項目,尋求差異化產品或者開拓差異化市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只有肯讓產品有所差異,即便大宗市場仍然沒有花樣可玩,企業或許仍有望尋找到新的盈利機會。
(關鍵字:鋅業股份 鋅 銅 鉛冶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