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正在制定磷復肥產能置換實施意見,到2020年全行業年均產能利用率將達到80%。11月7,2017中國(德陽)磷鈦化工綠色發展大會在四川省綿竹市召開。圍繞磷化工綠色發展、轉型升級,專家拿出了諸多項目成果。其中包括在化肥農藥領域,開展生態農藥的分子設計研發、最新的緩控釋肥料同步營養肥、聚磷酸銨是高效水溶肥的關鍵原料等。專家提出,從需求出發構建新的磷產業鏈,促進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盡管部分有機磷農藥被禁用,但含有機磷的殺蟲劑仍占70.3%以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副校長宋寶安認為,生物源或天然物作為生態農藥先導結構,開展生態農藥的分子設計研發是實現農藥減量增效的有效途徑之一。宋院士團隊自主研發的毒氟磷2016年獲得新農藥正式登記,成為中國第一個創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植物病毒新農藥。并創建了水稻病毒病免疫防控技術,在水稻主產區大面積應用推廣,使農藥用量下降了30%,防效達到80%以上,基本解決了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控技術難題。
石化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高永峰提出,國家正在制訂產磷復肥能置換實施意見。大方向是淘汰370萬噸落后產能,到2020年總產能控制在2100萬噸,全行業年均產能利用率達到80%。具體措施包括:加大中低品位磷礦利用率,入選磷礦品位下降2%~4%;產品結構調整,新型肥料市場占有率提高10%,肥料利用率提高3%~5%;基礎肥料生產以資源產地為主,特種、專用肥料靠近市場布局,鼓勵磷復肥企業進行縱向和橫向兼并重組,形成更多的大型、綜合性、跨地區跨行業的企業集團等。
華南農大教授樊小林教授提出,同步營養肥是物化測土配方施肥理論最新的緩控釋肥料。四川大學王辛龍教授表示,聚磷酸銨是高效水溶肥的關鍵原料。上海化研院化肥所副所長陳明良認為,磷的有效期可達10年,當季利用率一般低于20%,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小,不建議磷全部以水溶肥形式追肥施用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和清華大學教授胡山鷹提出,中國磷礦產量的90%用于生產磷肥,磷肥消費量居世界第一,由于磷肥實際有效利用率只有10%~20%,磷資源保護迫在眉睫。四川大學本和教授認為,產能過剩、產品競爭力不強、磷鉀資源短缺及磷石膏安全等棘手問題阻礙了磷肥產業的健康發展,技術裝備水平低、產品單一、產能小、能耗高的企業退出將是必然。
德陽支持磷鈦化工產業
本次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化工學會、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德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來自全國產學研及學術、行業組織的200余位業界人士參會。
德陽市目前已形成包括磷礦石開采、磷酸鹽加工在內一整套完整的化工產業鏈。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華煒指出,德陽市圍繞磷鈦化工支柱產業,通過同綿竹、什邡等地區化工產業考察對接,產生了十余項合作項目。中國化工學會與德陽地區的合作是長遠布局、精準對接。
(關鍵字:磷鈦化工 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