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倒數第二天,有11個國家參與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全面進步協定”(CPTPP)開始生效。
截至2018年末,墨西哥、日本、新加坡、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越南7國已先后通知設于新西蘭的協定秘書處完成國內審批程序。其中,最晚完成通報的越南也即將在今年的1月中旬進行最后的立法批準。
在尚未走完國內流程的智利、馬來西亞、秘魯和文萊四國之中,只有馬來西亞變數稍大,其他國家的通報批準大體上也只是時間問題。更重要的是,英國已經明確表明了希望加入CPTPP的態度,而這很可能帶動其他國家進一步壯大這一“新生”的貿易集團。
CPTPP生效是特朗普的重大失利
CPTPP的生效是日本安倍政府在國際經濟博弈中的重大勝利,同時也是特朗普政府的重大失敗。
特朗普在就任之初就自恃美國的大國地位、“悍然”退出奧巴馬政府視若珍寶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CPTPP的前身)之時,恐怕根本沒有想到日本真的能接過美國的自由和公平貿易的大旗,將剩下的成員們聚攏在一起,結成一個不包括美國的新的國際貿易集團。這個“沒想到”接下來就會讓特朗普因為“輕視盟國”而付出不小的代價。
一方面,美國未來至少在短期內將被排除在CPTPP的優惠待遇之外,在經貿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例如,美國在對日牛肉和小麥出口上要承受比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更高的關稅,而這幾乎就意味著市場份額的縮減。
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原本美國能夠從TPP中獲得每年約1310億美元的收益,但是現在卻要因為“毀約”而每年產生20億美元的損失。這“一來一去”疊加在一起,自然不是小數。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對日本和其他盟友施壓的杠桿。有了CPTPP作為后盾,日本在應對美國要求締結對華盛頓更為有利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時,將更有理由堅守多邊協議的底線。CPTPP的成員越多,在承受特朗普壓力時的作用也就越有效。也正是因此,美國商業界,特別是農業界對CPTPP的生效深感憂慮。
當然,CPTPP之所以能復活,也不完全是日本的功勞。畢竟原本奧巴馬政府就為了促成TPP協議下了很大工夫,而且各國對于美國將來“重返”這一集團還是有很大期待。
別低估所謂國際規則的作用
但是,事態的這一發展還是說明,不能低估所謂中等強國和普遍認可的國際規則的作用,不能簡單認為僅僅憑著自身龐大的經濟體量和較好的發展速度,就能夠以一己之力主導國際經貿體系。
在這一點上,特朗普政府就是因為把困難估計得小了一點、把自身的力量估計得大了一點而吃了虧。在美國國內看來,特朗普的雙邊施壓策略在經貿談判上并沒有取得多少實在的成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反而因此錯過了TPP這一真正的“重頭戲”。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要想加入CPTPP也絕非難事,甚至說這正是日本等國翹首以盼的發展。畢竟,其中的諸多新型貿易規則原本就是美國所支持的,特朗普和奧巴馬們至多只是在采用何種方式、在何種程度上推行這些規則上存在分歧。
就此而言,CPTPP給太平洋東岸的大國帶來的尷尬只是暫時的。需要從CPTPP的“復活”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的遠不止美國,而其中最大的教訓就是在國際經貿領域,一國不論多么強大都不可能總是以最大程度地有利于自身的規則運作。而面對規則的變化,總是想“以拖待變”、不敢離開“舒適區”也絕非良策。
正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面對世界潮流的變化,必須要有以自身之變應對世界之變的勇氣。
(關鍵字:日本 安倍政府 CPTPP 特朗普政府 國際貿易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