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改變中國受制鐵礦石進口的局面,一方面國內礦山加速建設,另一方面中國鼓勵企業積極去海外建立長期穩定的鐵礦石基地。“這個原則不變。”中鋼協副秘書長李新創對記者說。
去年,中國進口鐵礦石6.8億噸。“今年估計會超過7億噸。”李新創說,7億噸以上的進口局面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權益礦在7億噸中,只占不到10%,這也是我們鐵礦石受制于人的原因。只有打破三大礦左右鐵礦石價格和運輸的優勢,我們才有真正的礦石話語權。要得話語權,只有積極走出去。”李新創說。
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企業海外投入鐵礦石的資源量達到380億多噸,在未來形成的權益礦產能將達2.3~2.6億噸。
2011年,李新創受政府委托對所有投資海外的20多個鐵礦石項目進行全面清理,發現資源量比380億噸要大。“海外建礦會遇到當地政府、法律 、社區、文化等各方面挑戰。20多個項目,有些在建,有些很快能投產,有些還在前期準備階段。”李新創表示,對在海外權益礦的不斷增加還是很有信心的。
屈秀麗對記者表示,目前鋼協會員海外投資一般都投資礦山,收益比較少,占總銷售收入不到5%。
屈秀麗說,“走出去”比較早的企業比如寶鋼和武鋼投資的礦山有收益,近兩年出去投資礦山的企業得不償失,因為彼時礦價比較高。“大鋼廠銷售收入達上千億,資金流量大,即使投資失敗,虧損幾十億,也不會傷筋動骨。但對于中冶、中鋼這樣的貿易公司就不一樣了。貿易公司資金鏈緊,一旦投資失利,幾十億套進去,對企業打擊較大。”屈秀麗說。
據悉,在中國鐵礦石來源中,購買或參股海外權益礦的數量較少,主要還是依賴從主流礦山進口。
(關鍵字:中鋼協 鐵礦石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