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4日消息 戶用光伏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角,如何拉動這些散落在農戶屋頂的電站,參與全球綠色電力交易?
2025年1月10日,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澳碳所”)宣布一則重要消息,首筆葡語系國家戶用光伏國際綠證(I-REC)交易成功完成。該筆綠證背后的綠色電力來自巴西巴拉那州的戶用光伏項目,相關發電數據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數據可信記錄和流轉。
全球分布式光伏市場規模巨大。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0年新增太陽能裝機量將占可再生能源增長的80%并超過4000GW。其中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將占太陽能擴張的大部分,而分布式應用(包括住宅、商業、工業和離網項目)預計將占新太陽能裝機容量的近40%。
業內專家指出,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應用降低了數據信任成本,可以讓這些規模小而分散的戶用光伏項目參與到國際綠證交易市場中并獲得收益,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
據了解,傳統的綠證登記大多采用“純線下”或者“半自動”的方式,通過人工登記或從電力系統后臺提取發電信息,數據難做到真實可信。而對于散落在農戶屋頂的戶用光伏來說,數據登記和數據可信成本高,遠遠超過了綠證的交易收益。
該項目將區塊鏈系統與綠證發行人的登記簽發系統連接,實現了綠電數據的實時采集、傳輸、核算、認證。底層集成螞蟻鏈的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確保數據的真實完整和可追溯,降低了認證機構的審核成本。
綠證全稱“綠色電力證書”,是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的“電子身份證”,每一張綠證代表一兆瓦時(1000度)的綠色發電量。在碳中和目標下,綠色電力交易已經成為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路徑。
從綠電到綠證,實現了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從能源資產到數字資產的跨越。中國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表示,未來分散式戶用光伏這類項目將更容易被規模化集成、簽發周期也有可能大幅縮短,甚至實現實時簽發。除此之外,綠電認證背后的資產價值,孕育著更大想象力。
2024年12月份,光伏龍頭協鑫能科公司將位于湖北省、湖南省的82MW左右戶用光伏作為錨定資產,成功完成國內首單光伏RWA融資,涉及金額2億元。RWA是真實世界資產通證化的簡稱,是“金融+科技+產業”結合的全球最新實踐,將有千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協鑫將戶用光伏項目自身價值、運營、收益等數據打包存儲在區塊鏈上,形成數字通證,更便捷地吸引到了全球資金投資旗下光伏項目。
從RWA到綠證,技術在其中扮演了不可獲取的角色。綠證“實時”簽發的前提是綠電數據的高效采集和實時傳輸,RWA成功發行更有多個前提,在資產端通過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確保能源數據的完整性、可信性,以及鏈上鏈下數據的一致性;在資金端,通過智能合約、風控、隱私保護等技術,促進資金高效流轉和交易。
這些跨全球、跨系統、跨資產的項目合作,對技術提出了高要求。據了解,協鑫RWA和巴西國際綠證簽發的技術合作伙伴出自一方,即螞蟻數科。公開資料顯示,螞蟻數科在區塊鏈、隱私計算等領域擁有全球最多的授權專利。同時,螞蟻鏈上已支持超1200萬物理設備可信上鏈,搭建了全國最大的新能源資產鏈上平臺。
(關鍵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