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和中色絲路礦業咨詢(北京)有限公司近日舉辦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專題系列講座,第一期特邀3位對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分享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據悉,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一些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作用突顯,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支撐。隨著全球經濟的融合與分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加之不可再生資源的長期剛性需求,這類礦產資源越來越引人注目,成為新一輪工業制造和金融投資的關注熱點。面對新的契機,礦產勘查和開發企業應該及時把握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的市場動向、行業趨勢及未來前景,以便在繁雜多變的市場中搶占先機。
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色絲路高級顧問王高尚出席講座活動,并以《資源需求周期及結構分異趨勢》為題,向大家分享了全球資源需求的周期性、造成這種周期性的驅動力以及對未來資源需求的預測。他認為,礦業市場和價格周期性變化的背后,主導因素是需求。從1920年到2015年,全球鐵、銅、鉛、鋅等礦產資源消費增長近20倍,可以劃分為4個周期,近20年的增長量占近百年的一半以上。驅動資源需求周期性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周期性和大國工業化。礦業投資要著眼于對大周期的把握,而不是過于在意某個時間點的需求變化。他預計,未來5~8年,全球能源和大宗礦產資源需求將處于低增長周期,資源價格仍處于中低價位的平臺期。下一個高增長周期主要看印度、東盟的發展情況。
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新型戰略礦產研究室主任李建武以《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現狀、問題與建議》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提到,2017年,中國進口的鋰資源80%以上來自硬巖鋰,絕大多數為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投資項目。但由于硬巖鋰輝石礦開發成本較鹽湖鋰平均高出一倍以上,其抵御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差,企業發展面臨較大挑戰。他建議:一是加強國內新型鋰資源開發;二是加大國內鹽湖鋰礦開發和相關科技創新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進行技術攻關,解決高鎂鋰比鹽湖提鋰技術難題,降低我國鹽湖鋰資源的開發成本,同時,要積極協調和改善四川西部硬巖型鋰礦開發社會環境,有效提升本土鋰資源供應能力。
澳交所上市公司黑石礦業公司的總經理Scott Williamson則分享了最近的明星礦種——鈷礦在新產業的應用前景、全球資源分布情況、未來需求趨勢等,并向大家介紹了該公司所擁有的高品位鈷礦項目。
40多位礦業界同仁聆聽了三位專家精彩的分享,從中吸取寶貴的經驗,并與專家開展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關鍵字:礦產資源 鋰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