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6家鋁企聯合減產”的傳聞剛剛平息,消息人士又傳出“6家鋁企聯合商業收儲”的消息。據相關消息稱,近期國內6家鋁企召開會議,并再度討論商業收儲事宜。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鋁在有色金屬中漲勢明顯,鋁企此舉目的在于保住鋁價及企業的盈利空間,繼續控制產能投放節奏。
截至目前,鋁價自低點已經累計上漲超過20%。伴隨著價格的上漲,企業復產動能也逐漸累計。據SMM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電解鋁廠復產的產能約50萬噸。與此同時,國內電解鋁產量也在止跌回升,5月電解鋁產量為261萬噸,創2005年7月來的新高。
針對有色金屬行業,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對化解有色金屬工業產能過剩、解決市場供求失衡等作出部署。市場關注的要點主要有兩條:一是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加快退出過剩產能;二是健全儲備體系,鼓勵商業收儲。
市場人士指出,接踵而至的“國內6家鋁企聯合減產”,“國內6家鋁企將進行商業收儲”的傳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東證期貨研究所曹洋表示,解鈴還需系鈴人,鋁價下跌倒逼高成本產能退出方能治本。
他認為,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商業收儲似乎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方能實施。一方面,以什么樣的價格收儲較為合適,參考標準是什么,參與收儲的主體按什么確定其收儲的份額,這些細節本身就很難達成一致,根源就在于不同鋁企成本不同、銷售對象不同、發展戰略也有所不同,單純參與到商儲可能打亂企業的經營計劃。另一方面,進行商業收儲需要耗費企業的現金流,在企業現金流普遍緊張的情況下,商儲可能會加重企業的資金壓力,除非有金融機構的支持,但冶煉商與金融機構如何合作,如何控制風險這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除此之外,商業收儲何時投放市場,收來的貨是集中管理,還是各自管理,如何避免各自管理過程中貨被變向流向市場等問題都會造成收儲的失敗。”曹洋表示,綜合來看,短期內立即執行商業收儲的可能性較小,何況目前鋁價仍不處于階段低位。考慮到市場會借此進行炒作,短期鋁價可能會因此而獲得支撐,但可持續性存疑。
(關鍵字:商儲鋁 鋁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