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時代,數據為王,傳統房地產行業經受著多重歷練和顛覆,而大數據正開辟出一片又一片藍海,引發房企爭相割據。聚焦行業大數據,探索地產新生態,1月8日下午,克而瑞研究中心舉辦了第十六屆地產金融形勢發布會,總結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并從典型企業、資本市場及業內專家等多角度出發,深入探討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房地產。
房地產開發增速將低位徘徊,大數據提升行業效率
2015年房地產市場度過了極其跌宕起伏的一年,前三季度有驚無險,最終在四季度實現爆發,并在成交總量上創下了歷史峰值。而企業的表現同樣不俗。就在12月31日克而瑞研究中心剛剛發布的《2015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TOP100》顯示,在過去一年,TOP100房企金額和面積門檻雙雙大幅提升。
“2015年主流房企有了比較大的進步,萬科都到了2600億。”易居(中國)執行總裁、克而瑞信息集團董事長丁祖昱表示,市場這么樂觀的原因應該是政策,政策推動了2015年的房地產市場,我認為政策也會推動接下來2016年、2017年甚至2018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
2015年,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在供應端實施“有供有限”,從源頭控制商品房供應;同時從需求端入手,降首付、降利率、減稅費、予補貼、放寬公積金貸款政策,取消限外等多手段并施,千方百計去庫存。對于這些政策在未來將產生的效果,丁祖昱評論說:“這些政策出臺的原因,還是經濟數據不好,開發投資增速下滑到1.3了,但我覺得還會繼續下降,并且會長期在低位徘徊。”
對于行業整體上的過剩,業界已基本形成共識,并且正在多方尋找突破點。深圳卓越集團總裁王衛鋒說:“商用物業總量在很多個城市是過剩的,因此運營比什么都重要。我們還發現在一些總量比較小的市場,贏家通吃效應在發揮作用,一個有分量的綜合體就有可能把這個城市一半以上的份額拿下了。”
“大數據在其中產生了重要的效用。”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宗磊解釋道,“信息越對稱,掌握的信息量越大,你看得越清楚,在做決策的時候、在把握時機的時候越有利。這也是大數據產生的效益。”
大數據在中國:“小荷才露尖尖角”
深耕大數據領域的Talking Data創始人崔曉波表示:“現在毫無疑問已經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不管是衣、食、住、行、玩、旅,所有都直接跟移動APP相關。我們叫做‘指尖上的人群’,已經被各種各樣移動互聯所包圍。其中房產APP滲透率為3%,增長達到54%,這是非常可怕的,未來可能是支柱型的應用。”
正因為意識到大數據的潛力,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開始往這一方向轉型。然而,對比美國較為成熟的房地產大數據之后,東方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竺勁說:“中國的房地產大數據發展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也就是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型還在探索之中。”竺勁還進一步分析表示,其主要原因在于四個方面,一是缺乏真實成交的數據基礎,二是房產市場不夠成熟(一手房市場仍是主流),三是金融深化程度不夠,場景仍不夠豐富,四是缺少成熟投資者。
“近年大家感覺到大數據撲面而來,在我們工作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了,但是又很模糊,未來想象的空間非常大,路還蠻長的。”宗磊說。
大數據在房地產行業的應用何時爆發?
盡管如此,大數據與房地產相關的各種應用已經悄然改變著整個行業的運行模式。“發生變化最多的是價格,營銷、拿地、定位、眾籌等方面也會改變。”丁祖昱表示,“現在出來的都是偽眾籌,真正的眾籌一個都沒有,就是因為沒有大數據方面的支持。”
具體到商業應用方面,用大數據對客戶進行畫像有著重要的意義。崔曉波舉例說:“比如北漂人群,我們通過人群消費畫像,發現他們注重性價比,不愿意花冤枉錢,時間充裕,相對傳統。據此設計了一些產品,推薦了一些營銷的點,并且做了他們對品牌的偏好分析,然后給商業地產引入這些品牌店作為一個依據。”
而作為在房地產大數據領域發展較早的開發商,卓越集團對未來的大數據戰略已有明確的規劃,王衛鋒稱,“我們考慮規劃一個大數據生態圈,希望能幫助解決行業的發展預測問題、能夠降成本提效率、從拿地、定位、設計、營銷,包括到運營階段,做到精細化運作,以提高經營業績。”
“數據這件事能改變傳統結構,能改變商業流程。”崔曉波說,“但是人最難被改變的是他的傳統思維。真的想要用好大數據,第一點是得有一個組織結構上的保證,第二點還是人才。”
(關鍵字: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