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協煤價創年內新低,而現貨價已突破高價紅色預警線,7月份的煤炭市場交雜著各種不確定性,可見煤電雙方在這個夏初季節博弈激烈。
長協價與現貨價背離
7月6日,當月神華下水煤價格政策出臺,與此前計算的結果相同,7月5500K年度長協價格為557元/噸,比6月份相比下降1元/噸;月度長協價為570元/噸,與6月份持平;不過,月度現貨價格為600元/噸,與6月份相比上漲30元/噸。
“以往長協價頭一個月月底就會出來,可7月延后了近一周,足見各方利益難以平衡。”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崔玉娥告訴記者,7月份年度長協的價格已創出今年新低,但現貨市場價格卻與其嚴重背離,已超過了發改委此前劃定的600元/噸高價紅色預警線。
秦皇島煤炭網7月5日數據顯示,本報告期(6月28日至7月4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580元/噸,環比上漲3元/噸。價格指數連續第四期上行,累計上行18元/噸。
“價格指數僅指示價格趨勢,但事實上,秦皇島港口5500K的煤炭現貨價格已達到約610元/噸,部分產地煤礦價格也刷出了階段新高。”崔玉娥稱,本輪煤炭價格大漲始于6月中旬。此前,5500K現貨煤價一度跌至550元/噸。由于迎峰度夏,6月中下旬國內許多電廠都啟動備貨,一些廠商甚至設定了最低庫存線,要求大量采購電煤,加之貿易商投機囤貨心態加重,一時間,國內動力煤價格瘋狂拉漲。
除夏季用煤高峰提前備貨的因素外,煤炭行業持續的安監、限產政策也對產能形成了一定抑制。
據悉,6月以來,受環保及安全檢查力度不斷加大等因素影響,內蒙古地區煤炭供應量減少,多數煤礦價格單次上漲10-30元/噸不等,帶動山西、陜西煤市價格跟漲。在“煤管票”和環保檢查的影響下,神華、中煤等煤企也一度轉變銷售政策,停供市場煤,對市場短期流動性造成影響。
據人民網報道,今年河北省將對1170個有證露天礦山實施停產整治,同時對256處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跡地進行修復綠化、恢復生態,于2017年10月底前完成任務,這也將進一步壓減煤炭產能。
受現貨煤價上漲影響,7月6日,商品市場動力煤主力合約1709報漲0.61%,達591.8元/噸,這一價格較6月1日的513.8元/噸漲幅已超過15%。
當日,A股煤炭板塊也繼續保持拉升態勢。Wind中信一級煤炭指數漲1.55%,5日漲幅達3.18%。個股中,山煤國際漲停,陜西煤業漲6.04%,金瑞礦業、安泰集團等漲超3%。
煤價高位預警
2017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的通知》,將動力煤價格劃分為綠色、藍色、紅色三種情況。其中指出,當煤價位于600元/噸以上或470元/噸以下的紅色區域時,相關部門則要啟動平抑煤炭價格異常波動的響應機制。如今,煤炭現貨價格處于紅色預警線上,發改委為穩定市場,已啟動調控。
近日,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做好2017年迎峰度夏期間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的通知》稱,隨著迎峰度夏的到來,煤電油汽運需求將會大幅增加,局部地區高峰時段仍存在保障壓力。要求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保障煤炭供應。
在6月25日的產能核增會議上,發改委還指出,堅決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原則上動力煤成交價格不超過570元/噸的綠色區間上限,如超過上限,企業再有漲價行為,必須提前3天至5天同發改委溝通,否則將約談相關責任企業。
“本輪煤價上漲其實是透支了夏季用電高峰的預期,畢竟目前下游的需求還沒有完全啟動,如今港口煤價已經有點回落了。”崔玉娥認為,盡管目前發改委尚沒有直接提出調低煤炭價格,但間接的市場調解已經形成,加之下游需求并不支撐,未來煤炭價格難有繼續上行的空間。
劉心田認為,6月下旬大宗普遍出現反彈行情,不僅煤炭、鋼鐵等黑色系,原油、有色也集體上行。下半年十九大召開會形成利好,貨幣流動性也略有寬松態勢,這均將對市場形成刺激,7月份商品市場有望上行。
他表示,按照這兩年的走勢,金九銀十在市場會有一個利好提前消化的過程。所以7、8月份會把下半年的利好提前消化掉,這也是商品走高的原因所在。此外,煤炭、鋼鐵、化工下游最近都表現尚可,下游對上游的支撐明顯。
“當下動力煤上漲目前存在一定泡沫,即便后市仍有上漲,漲幅也不會過高。”劉心田稱,煤炭6月上旬就開始啟動上漲了,利好提前消化得更早一些。未來大宗商品整體將會是先漲后跌的態勢,結構性牛市依然存在。
不過,神木煤炭交易中心數據顯示,為減輕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三峽水庫及長江上游水庫群連續攔蓄洪水,目前三峽壩上水位上漲超過6米,由于出庫流量驟減,不足以支撐全部機組發電用水量,三峽—葛洲壩梯級電站已共計停機26臺。
其中,三峽電站出力由1812萬千瓦減少至600萬千瓦,葛洲壩電站出力由290萬千瓦減少至150萬千瓦。水電出力的減少使得用電高峰時段的發電壓力轉向火電,或支撐煤價再次上揚。
(關鍵字:煤價 現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