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40年,即使因為電動汽車興起,全球石油需求仍可能保持在6500-7800萬桶/天之間,低于2022年的1億桶/天,而激烈的市場份額競爭,可能導致價格戰
曾幾何時,石油峰值理論大行其道,即石油供應到達最高水平后就將下降,世界將面臨石油供不應求的局面,并成為進入21世紀之后國際石油價格大漲的理論依據。當然,世界石油工業眼下的形勢已經證明這一理論是不成立的。
不過,當下的國際石油市場和世界能源行業,這一理論的變種又卷土重來且甚囂塵上,即石油需求峰值,說的是未來的某一時刻,世界石油消費達到最高水平后就將下降,不斷普及的電動汽車成為這一變種的主要推手。
2023年8月13日、9月4日的“石油價格”,分別刊登了石油天然氣專家薩爾曼·古里博士的兩篇文章,“電動汽車的普及可能給石油出口國帶來麻煩”和“全球石油需求的轉折點”,分析了電動汽車普及對世界石油需求的影響。
在我們接觸到的同類材料中,這兩篇文章的數據較為扎實,邏輯較為嚴密,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同時也有較好的理性。為了大家閱讀的方便,我們對古里博士的這兩篇文章進行了重新組織整理編寫成本文,目的是提供給各位,看一看一位油氣行業的專家,對電動汽車普及會對全球石油需求產生什么樣影響的分析和看法,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從研究的方法論上更加理性地認識和探討這一熱點話題。
石油供應峰值的失效
和正在成為熱點的石油需求峰值
為什么石油供應峰值沒有實現?
簡單地說,這個理論是建立在靜態假設的基礎之上的。相比之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是動態的,受到不斷變化的經濟條件和持續的技術進步,以及專業知識的影響。
與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可能出現石油供應峰值的預測相反,今天的世界變得更好了:全球石油儲量,從1980年的6820億桶增加到2022年的17320億桶;全球石油產量從1965年的3200萬桶/天,增加到2022年的9400萬桶/天;石油儲量的預期壽命,仍然徘徊在53年左右。
技術的迅速進步,諸如三維地震成像、水平鉆井、水力壓裂和多次完井技術等,挑戰了石油峰值概念。
自2014年中期以來,油價一直在下跌,2016年1月跌至30美元/桶,目前徘徊在80美元/桶左右。油價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雖然滯后了幾年,但在高油價的推動下,美國頁巖油和頁巖氣出現繁榮,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產量繼續穩步上升。
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創新大大降低了頁巖油氣的盈虧平衡成本,釋放了以前由于低滲透率而被困在頁巖盆地下的全球巨大儲量。隨著水平鉆井和水力壓裂等的技術進步,這些大型頁巖油氣盆地的開發,以及新前沿盆地的常規發現成為可能。因此,美國石油產量從2008年的678萬桶/天,增加到2022年的1777萬桶/天。
石油供應峰值理論失效,但硬幣的另一面:石油需求峰值,正在成為熱點。
世界石油、能源行業和經濟界,爭論開始從石油供應峰值的時間,轉移到石油需求峰值何時會出現。許多機構將石油需求峰值的日期,定在2025年至2035年之間。
與石油供應峰值理論相反,石油需求峰值理論依賴于持續技術改進的假設,技術的持續改進,不僅發生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而且也發生在可再生能源等競爭性的能源領域。
汽車行業正在發生重大的結構變化,歷史上它推動了石油的需求。鑒于60%的石油用于運輸,汽車行業的任何變化,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的石油消費。20世紀初,當亨利·福特發明內燃機時,汽車行業引領了石油行業,現在正在迅速挑戰著石油行業。
這些變化,無疑將阻礙全球的石油需求。
正在全球范圍快速普及的電動汽車
從2010年開始,電動汽車開始在汽車行業嶄露頭角。
最初,人們對它們緩慢的接受,并沒有引起石油行業太大的關注,因為它們并沒有打算直接挑戰石油行業。然而,到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數量達到2600萬輛,在14.74億輛的全球汽車保有量中,盡管只占總量的1.76%,但它標志著,電動汽車的崛起和交通趨勢的轉變,越來越被視為對石油行業未來的潛在挑戰。
亞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集中度,占36.8%(5.43億輛),在2022年每天1.00255億桶的石油消費總量中,占35.7%。
歐洲和北美緊隨其后,歐洲的汽車保有量為4.13億,北美為3.58億。有趣的是,盡管歐洲擁有第二多的汽車,但其石油消費量卻明顯低于北美。主要有兩個原因:歐洲的汽車通常更小,更省油,行程也更短;北美的貨運車輛需要長途跋涉,數量眾多,耗油更多。
技術進步、電池成本降低、環境問題,以及有吸引力的政府政策,促使傳統汽車制造商轉向環保的交通工具。與此同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和節約燃料,以及油價的上漲,促使消費者考慮從內燃機汽車轉向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的實際銷售數據和2016年不同情景下的預測。直到2021年,高增長情景下的預測值,幾乎就是實際銷售的數字。但是,時間快進到后疫情的時代,從全球經濟沖擊中復蘇的汽車行業,正更加積極地轉向電動汽車。
2022年,讓整個行業大吃一驚,見證了電動汽車銷量創紀錄的飆升,即超過1400萬輛的驚人增長。高于前一年1200萬輛銷量的飆升,推動了電動汽車總銷量,在2022年達到2620萬輛。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電動汽車占所有新車銷量的14%,比2021年的9%和2020年的5%,有了顯著的增長。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主要由三大參與者推動,中國排在最前,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60%。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電動汽車,目前都在中國的道路上行駛,見證了電動汽車的迅速普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已經提前超過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的目標。
歐洲排在第二位,其電動汽車銷量在2022年飆升了15%以上,意味著在歐洲每售出五輛汽車,就有一輛是電動汽車。美國雖然排在第三位,但同年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55%,占美國汽車總銷量的8%。
全球的趨勢充滿著希望,電動汽車銷量保持了增長的勢頭。僅在2023年第一季度,銷售量就超過了230萬輛,與前一年相比增長了25%。到2023年底,預計全球電動汽車,將累計達到4000萬輛。
對2040年全球電動汽車數量
及其對石油消費影響的預測
(一)預測的假設和方法
以2022年平均石油消耗量,以及內燃機汽車的現有數量為基礎。
假定運輸行業,占全球石油消費的60%。例如,2022年,亞洲的石油消費量為3570萬桶/天,其中2142萬桶/天(60%)用于運輸。其他地區,也采用類似的方法。
據估算,全球每輛汽車的日均油耗,為1.544078加侖。不過,因車輛類型、出行習慣、燃油效率和基礎設施等因素,世界各地的平均水平存在著差異。2022年的有關數字為:亞洲為1.6567加侖/天,歐洲為0.89加侖/天,北美為1.73加侖/天,世界其他地區為1.89加侖/天。
(二)對2040年全球電動汽車數量的預測
預測很大程度上,是根據近期的趨勢,而不是遙遠的歷史數據做出的。最初的假設是,有較高的增長率,但隨著基數的擴大,增長率每五年下降20%。
在基準情景假設下,預計全球電動汽車的年平均銷量將增長20%,從2022年的2620萬輛上升到2040年的5.82億輛。這一預測,反映了當前的電動汽車數據和汽車行業的發展戰略,尤其是在中國和印度等高增長的市場。
高增長情景假設下,預計全球電動汽車的年增長率為23.4%,2040年達到9.37億輛。與2016年預測的11.88億輛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可預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后,對假設進行了重新的評估,導致2040年節約的燃料為3446萬桶/天,而之前的預測為3890萬桶/天。
低增長情景假設的估計是,到204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年均增長率為14.34%,總量達到2.54億輛。
(三)對2040年電動汽車節油數量的預測
在基準情景中,電動汽車總銷量預計將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從2022年的2620萬輛增加到2040年的5.82億輛。這樣,2040年預計節省的燃料,將達到2142萬桶/天,而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總量為1億桶/天。
除基準情景假設外,還假設了高增長情景和低增長情景,用以說明不確定性的因素。
在高增長情景假設下,電動汽車預計將以年均23.4%的速度增長,2040年總量將達到9.37億輛,2040年預計將每天節約石油3446萬桶;
在低增長情景假設下,電動汽車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4.34%,2040年總量將達到2.54億輛,每天可以節約石油936萬桶。
不同機構對世界石油需求峰值的預測
2021年10月6日,美國對2040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進行了預測。基于美國能源信息署的評估,似乎對電動汽車在汽車行業的滲透相當保守。
美國能源信息署基準情景假設預估,2040年,全球液體燃料的需求,預計將繼續以年均1%的速度增長,達到1.172億桶/天,2050年將達到1.259億桶/天。不過,預計美國下調他們的預測數字。
基于“統計學家”的石油需求展望,基準情景下的石油需求峰值,預計在2025-2028年之間,而在高增長情景下,預計石油需求峰值將在2025年出現。
此外,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在2040年左右或“更早”達到峰值。
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未來幾年內見頂,至2028年石油需求年增長率預計將放緩至0.4%。
石油輸出國組織估計,2045年,全球石油產品需求將達到每天1.098億桶的水平,汽油和柴油等運輸燃料預計仍將是消費量最大的品種。
麥肯錫預計,在經歷了30多年每年超過1%的穩定增長之后,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在本世紀20年代末將放緩,并在2029年達到峰值。
全球石油需求峰值,將在2027年出現。
結論和建議
基于不同情景的分析表明,預測的結果很可能介于基準情景和高增長情景之間。有鑒于此,電動汽車行業的優勢,似乎將在未來的內燃機汽車市場中占據很大的一部分。
雖然這些分析只可能算作是早期的預警,但它們可以為石油行業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來規劃戰略。2040年,即使電動汽車的興起,全球石油需求仍可能保持在6500-7800萬桶/天之間,低于2022年的1億桶/天。因此,激烈的市場份額競爭,可能導致價格戰。在這種情況下,內燃機的汽車所有者和其他工業消費者,將受益最大。
展望2040年,一個關鍵問題是,電動汽車的預計滲透率和隨之而來的燃料節約,將如何影響全球石油行業?如果燃料節約與高增長情景一致,這可能會給全球油氣行業敲響警鐘,對于嚴重依賴石油出口收入的國家尤其如此。
根據評估和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預計全球石油需求,應該在本十年內達到峰值。這將再次及時地提醒所有的石油出口國,盡管石油需求將繼續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和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關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作用將逐漸消失。主要石油出口國已經明智地采取了適當的戰略,通過及時的多樣化來減少對石油收入的高度依賴,而那些忽視這種轉變的人可能將會發現,當他們最終意識到形勢的變化時,為時已晚。
考慮到石油和汽車行業不斷變化的形勢,謹慎的做法,是每五年重新評估一次有關的假設條件。在這些評估中,應權衡更新的數據、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以及汽車行業戰略等等的因素。
生產和需求的石油峰值都是神話。作為一名世界能源、石油天然氣問題的長期觀察和研究者,我們不能、更沒有辦法給出世界石油需求什么時候會達峰的結論。
我們的看法是,我們非常贊成古里博士文中的觀點,即理性的做法是,世界油氣行業和經濟界,應根據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世界汽車行業和世界經濟形勢的最新發展變化,及時評估分析電動汽車發展對全球能源和石油市場的影響,不能現在就因世界石油需求將出現峰值而裹足不前,更不能如同國際能源署在2021年5月18日所發布的其“歷史上最重要和最具挑戰性的”報告,從那時開始就不再世界范圍投資新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能源項目,而是應盡最大的努力,提供充足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供應,維護國際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市場的穩定,幫助世界經濟走出三年新冠疫情的陰影,克服俄烏戰爭的沖擊,支撐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及繁榮。
石油行業過往歷史告訴我們的是,如同世界石油供應峰值一樣,今天給世界石油需求峰值下的結論,明天肯定將既是一個神話,同時更會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關鍵字:世界 石油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