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天元錳業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布局產業國際化,成為全球最大電解金屬錳生產基地,名列2017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第251位。
走進位于中寧縣石空鎮工業園區的寧夏天元錳業集團有限公司廠區,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綠樹紅墻格外顯眼。
紅色,代表著天元錳業人奮發拼搏的精神。以前,天元錳業廠區沒有一棵樹,是名副其實的不毛之地。如今,俯瞰天元錳業,已形成了“萬綠叢中一片紅”的壯美畫卷。
“不從源頭上抓環保,以后就會被淘汰。抓環保既是社會責任,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天元錳業董事長賈天將對企業治污態度堅決。
2003年,中寧縣化肥廠下屬的金屬錳廠倒閉了,民營企業家賈天將籌資301萬元將其競拍下來,定名“天元錳業”。
中寧縣既遠離中國“錳三角”原料市場數千里,又遠離產品銷售市場。起初,“兩頭在外”的天元錳業不被業界看好。
“公司成立初期,天元錳業吃的是‘百家飯’,在貴州拉一點礦石,再從湖北拉一點,爐子吃不飽就‘斷頓’,再加上各種礦石品位差異性很大,產品質量極不穩定。”集團老員工周興華回憶說。
破舊立新,技術革新,成為逆境突圍的不二抉擇。從2008年開始,天元錳業開始探索使用進口礦石。
天元錳業與南方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環科院等高校和院所攜手攻關,在技術創新上取得突破,掌握了一整套利用進口礦石的工藝技術和生產設施,成為我國目前唯一全部使用進口礦石的金屬錳生產企業。
掙脫原料束縛的天元錳業,歷經二期、三期建設,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解金屬錳生產企業。
2010年,電解金屬錳市場行情一路高歌,在已連續多年投資對廢水進行治理、循環利用的基礎上,賈天將提出斥巨資打造全球行業科技環保節能綠色標桿。
當“最嚴環保法”實施之時,同行業一大批企業因環保門檻變成了“僵尸企業”,有些甚至一次性死亡。天元錳業卻扶搖直上,成為行業綠色發展的引領者。
只有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配置,才能支撐一個世界一流的“錳業帝國”。
2013年,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甫一提出,天元錳業就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與英國聯合礦業CML公司簽訂長達20年的供貨協議。
加納是西非第二大經濟體,處于幾內亞灣中心,擁有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和戰略優勢。
今年5月11日,天元錳業領導層出訪加納,與加納政府高層會晤并達成一致,除了在加納開采錳礦外,天元錳業利用錳渣生產的水泥將大批量出口加納,這意味著天元錳業的循環經濟鏈條將實現國際化。
前不久,天元錳業負責人在北京與來訪的加納副總統會面,深入商談合作事宜。雙方就一些具體項目達成一致,內容包括:由天元錳業先期建設加納錳礦至塔科拉迪港的63公里鐵路,后期建設加納錳礦至鋁礦、鐵礦和另一錳礦的鐵路;建設綜合交匯點車站,在交匯點外圍建設工業區、商業區和住宅區;在工業區建設火力發電廠、太陽能發電站以及氧化鋁生產工廠,在塔科拉迪港附近建設新的港口等等。
(關鍵字:天元錳業 電解金屬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