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產業的寒冬仍未過去。
9月15日,擁有中國最大銅產品生產基地的江西銅業(600362),被曝陷入勞資糾紛,近百名職工在門口聚集,要求公司履行簽訂的合同條約為其子女安排工作。
另有行業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爆料稱,同樣在9月15日當天,山東省國資旗下的山東能源集團子公司肥城礦業集團開會決定裁員約2000人,部分員工將被調離原工作崗位,由正式職工變為合同工。
9月19日,時代周報記者連線江西銅業,其總經理龍子平獨家回應時代周報記者稱,不存在簽訂合同,公司已經與職工家屬談好了,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而肥城礦業集團宣傳部一名彭姓副部長向時代周報記者否認了裁員一說,他稱這部分職工,只是進行分流安置或勞務輸出。按照其說法,行業利潤整體下滑,眼下企業經營困難,基層員工的工作調整實屬無奈之舉。
事實上,受宏觀經濟、行業競爭和產品價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影響,有色金屬板塊近年遭遇了嚴峻挑戰。
時代周報記者統計國內有色金屬板塊82家上市公司2014年中期報告發現,50%的企業凈利潤同比下降,中國鋁業(601600)和五礦稀土(000831,股吧)(000831)成為“虧損王”,凈利同比下降561.020%和513.790%。
業界分析師表示,按照公開數據,很多大型企業已是銷售價低于成本線了,而很多礦企為了保利潤,不得不將浮動的成本線不斷下調,工人工資正在減少。
礦企勞務糾紛頻發
9月16日,“江西銅業職工家屬拉橫幅討要工作”的圖片,開始在網上流傳,消息顯示,9月15日,近百名職工和家屬在江西貴冶江西銅業公司門口聚集,據了解,3年前,這部分職工的子女在服役時與江西銅業簽訂“就業合同”,但當服役期滿回家后卻不能履約,江西銅業的就業“保證書”沒有蓋公章。
公開資料顯示,江西銅業是擁有8家礦山,5家冶煉廠,6家銅加工企業,3家稀散金屬生產單位,1家稀土公司的大型有色金屬集團,集團分別在港股和上海上市。
9月19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江西銅業公司董秘黃東風,黃稱自己在外出差,不了解事情經過,不方便述評。
而針對網傳的“簽訂就業合同”一事,江西銅業公司總經理龍子平獨家回應時代周報記者時表示否認,“簽的不是就業合同,絕對不是,這個肯定是有問題的”。
龍子平補充表示,目前公司黨委有關負責人已跟家屬代表見面了,實際上國家民政部等部門有非常明確的服役期滿的安置意見。
江西銅業公司人力資源部一名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按照以往的慣例,上述情況的人員,一般由省民政廳安置辦來安排,但近年來政策變了。
“此事跟公司沒有任何關系,企業現在是市場化競爭了。”龍子平向時代周報記者表達委屈。
事實上,江西銅業裁員的消息在2008年開始就已經出現,彼時銅期貨價格從巔峰跌入低谷,江西銅業和同行幾大巨頭一起進入寒冬。
當時公司員工面臨降薪的局面,對于外界的裁員一說,時任董秘潘其方表示,江西銅業是國有企業,必須保證員工有班上,不會采取裁員等做法。
而近年來,又有接近江西銅業的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未來該公司恐要裁員2000人左右。對此種說法,龍子平予以了否認,“我們是按照企業的規模來增減員工數量,發展規模大,就可能要人,有些要收縮,就可能不需要那么多員工,這跟企業的發展有關。”龍子平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而江西銅業現任董秘黃東風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在提振業績方面,一直在努力,“以后盡可能地不增加人了,除了必要的大學生以外”。
據江西銅業年報披露,截止到2013年年底,公司有正式職工22426人,加上勞務派遣和合同工,公司一共有3萬余名員工。
除了江西銅業外,山東能源集團子公司山東肥城礦業集團公司已確定“裁員”。
山東能源肥礦集團的前身為肥城礦務局。作為國有大型一類企業,肥礦集團主要產業有煤炭生產、鋁業、煤化工及物流貿易等,旗下全資子公司4家、控股子公司4家、參股公司5家。
有業內人士爆料稱,肥城礦業集團15日開會決定開始裁員約2000人。時代周報記者致電肥城礦業集團宣傳部辦公室,對方稱確有其事。
然而,該公司宣傳部一名彭姓副部長卻否認裁員,而將之稱為“員工分流”,據其介紹,這些員工不是總部機關人員,而是公司二級單位的員工,有行政崗位的,也有一線生產員工。
據其介紹,目前整個行業不景氣,公司虧損了數億元,早在前段時間,公司2000多名員工就已經在半停工狀態,每月發八成的工資。
“為了解決企業的困難,企業想方設法,有條件的就分流一部分員工去系列單位上班,再一個是想通過這種勞務輸出的形式,以單位來準備輸出一部分人員”。
彭部長稱,現在還沒輸出,可能有人員不愿勞務輸出,出現了思想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事兒,“他們簽訂的合同都是正式合同,是企業的正式員工”。
高管年薪十倍于普工
數據顯示,2011-2013年,江西銅業營收分別為1176.41億元、1585.56億元、1758.90億元,雖然營收逐年上漲,但凈利潤卻連年下滑,2011-2013年,江西銅業的凈利潤分別為65.49億元、56.16億元和35.65億元,下滑嚴重。
而據江西銅業年報披露,公司推進的是崗位績效薪酬體系,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按照崗位價值、工作技能和業績進行薪酬分配,員工薪酬主要包括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及其他福利,結合公司經營績效、管理責任等內容進行考核與發放。
在凈利潤下滑背后,是江西銅業的成本逐漸增加,其中人工成本上漲明顯。2012年,江西銅業的有色金屬制造業、銅產品、貴金屬副產品、化工產品和稀散金屬共五類里的人工成本上述五類里的人工成本分別為8.69億元、7.60億元、0.12億元、0.78億元和0.19億元,
而2013年度,分別為10.22億元、9.08億元、0.13億元、0.82億元和0.19億元。有色金屬執照和銅產品兩大主業的人力成本上漲明顯。
2013年報顯示,江西銅業在2013年應付職工薪酬余額為人民幣 15189 萬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5267 萬元。
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了多位身居生產一線的江西銅業內部員工,他們稱,每月工資基本在4000元左右,扣除保險和公積金,每月到手工資不足3000元。
江西省人社廳的數據顯示,2014年度,江西全省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使用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3539元。
對此,江西銅業董秘黃東風承認公司有員工工資在3000元左右的情形,但他表示并不是太多。黃稱,江西銅業的員工平均年薪在六七萬元,在江西省內還算比較高。
而同為員工,2013年報告期內,江西銅業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應付報酬為1485.69 萬元,實際獲得報酬合計為1485.69 萬元。
而在2012年報告期內,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應付報酬為1337.07萬元。
其中,董事長李保民年薪為106.605萬元,總經理龍子平的年薪為74.575萬元。
對此,龍子平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雖然公告顯示自己有這么多年薪,但其本人基本拿不到這么多,“我們的年薪都是需要上報國資委,報批后方能領取”。
行業回穩仍含隱憂
隨著國家政策調控,有色金屬行業處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化解有色金屬產業多年來快速發展積累的資源、能源、環境制約壓力,消化冶煉產能產量快速增長及市場需求的高新金屬材料發展滯后等產業的深層次矛盾,是有色金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經階段。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目前很多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多為國企,而在政策層面,目前的國企改革,已經開始鋪展。而在國企改革方面,激勵企業員工的股權激勵計劃,一直是關注的焦點。
江西銅業總經理龍子平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在做改革方案,并與江西省國資委協商,未來有無股權激勵,這個要看國資委的態度,“我們想是,因為這個現在是通行的”。
龍子平稱,有色金屬行業也是充分競爭性的行業,現在就是看國資委的態度,“如果往前推,那么我們肯定要跟上”。
針對未來的國企改革,是否會對公司員工的利益受損,龍子平表示,“那不會,那絕對不會”,改革要對企業要有利,對員工要有利,對社會要有利,這個才是好的改革。
9月12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的《中經有色金屬產業月度景氣指數報告》顯示,有色金屬產業回穩向好態勢得以延續,但仍面臨增速換擋、結構調整等陣痛隱憂。
該報告顯示,有色金屬價格經過長時間下跌后,部分金屬品種呈現出震蕩回升的態勢;實現利潤總額增速由負轉正后,增幅有所擴大,主營活動利潤降幅進一步收窄。
實現利潤增長的行業小類增加,下降的行業小類減少。7月末有色金屬工業34個行業小類中,25個行業小類利潤增長,其中1個小類虧轉盈;9個行業小類利潤下降,其中1個小類增虧,1個小類盈轉虧。
目前,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具有“三期疊加”的典型特征:一是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新世紀(002280,股吧)前10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快速發展,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5%,利潤總額年均增長40%。
目前我國常用有色金屬產量、消費量均已超過世界總量的40%,遵照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及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已由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
有分析師認為,前期有色金屬行業面臨的低迷,在企業層面未能做好風險自控措施,在有色金屬行業黃金十年的發展時期,很多企業未能居安思危,導致抗風險能力弱。
而如今,有色金屬行業到了結構調整的陣痛期。按照專家的說法,目前我國有色金屬產業是“中間大、兩頭小”,冶煉產能過剩,礦山保障能力不足,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短缺。
總體上,處于國際產業分工中低端,結構不合理和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制約了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加快產業發展方式轉變是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字:有色金屬 有色金屬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