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電極,一種離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遠的 “冷門”工業焊接小零件,正在陵縣經濟開發區高調釋放著年產值近億元的能量。
這背后的一個名字并不起眼——華業鎢鉬股份有限公司。然而正是這個潛伏了十幾年的企業,依靠對鎢電極產業的精耕細作,將一個本地資源為零的產業做成了產值過億的行業翹楚。
“隱形冠軍”
這是一個工人不過300的小企業,卻建立起一張廣及南美洲,覆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網絡;
在淘汰率堪稱慘烈的鎢電極行業中,這個企業憑借高端的技術實力,躋身國內鎢電極行業前三甲,在山東開來投資有限公司保薦之下,成為全國唯一一家掛牌上市的鎢電極企業;
這個企業生產的鎢電極,是工業焊接中最普通不過的耗材,然而華業鎢鉬卻藉著對這一領域十余年的精耕細作,研制出冷狀態下起弧成功率達到完美的 “華鎢一號”,震驚國際制造業;
這個企業的許多產品參數,被競爭對手當成衡量行業的“尺碼”,華業鎢鉬以毫無爭議的地位,成為中國鎢電極的行業標準的牽頭起草者;
華業鎢鉬在用最不可思議的方式,改寫著一個細分領域的產業進化史。
歐洲最負盛名的管理大師赫爾曼·西蒙將這種隱匿于焦點之外卻資質優良的企業稱為 “隱形冠軍”,它們通過對細分市場專心致志地耕耘,憑借著獨具特色的競爭策略,不但占有著很高的市場份額,還主宰著行業的特定領域。
女 “掌門”從零到上市
于愛芳,華業鎢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幾乎男人專屬的鎢鉬行業,這個女 “掌門”的強勢亮劍,既令人意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1993年,于愛芳以6000元起步,進入了汽配行業,憑借靈活的經營頭腦,賺得盆滿缽滿。一次偶然,于愛芳將目光投到了鎢電極。 2000年,她一口氣兒將汽配行業賺到的 “第一桶金”全部投進鎢鉬行業。
華業鎢鉬創業故事的開頭并不華麗:一個巴掌數得過來的員工、露著天還是租來的廠房、產量只有現在十分之一的四、五臺設備。
雖然從零起步,于愛芳的眼光卻相當高遠:鎢電極行業看似神秘,進入門檻卻很低,如果混跡于低端產品之列,必遭市場淘汰。
剛入行的于愛芳將主要精力放在新產品的研發上。公司成立僅兩年,華業鎢鉬就憑借新研發的鈰鎢特種鎢電極和釷鎢電極拿下兩個 “技術革新獎”。
為了闖開市場,于愛芳只身南下深圳跑訂單,講自己的產品講到口干舌燥。
2004年5月,華業又簽訂了第一個外貿訂單,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 2005年,華業鎢鉬成立了山東羅曼科貿有限公司,外貿業務量較2004年翻了一番;截至2006年,華業鎢鉬的出口國家已經擴展到亞、歐、美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銷量倍增之下,于愛芳并沒有降低對新技術研發的要求。2008年,華業鎢鉬建起了標準現代化的鎢電極理化實驗室、檢測實驗室; 2009年,華業鎢鉬建立起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粉末冶金生產線,開創出了一條由過去手工作坊制作加工到自動化生產的現代化作業模式。
之后的數年間,華業鎢鉬幾乎每年都有一項革新式的技術問世,逐漸構建起了覆蓋五大產品體系的產品結構,形成了華業鎢鉬鎢電極產品的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2012年5月8日,隨著一聲清脆的鑼聲,華業鎢鉬在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上市,在山東開來投資有限公司的保薦之下,成為了國內鎢電極行業唯一一家掛牌上市的企業。
“鎢鉬產業城”之夢
2013年,華業鎢鉬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于愛芳的客戶名錄已經廣及南美洲,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2013年的產值有望達到1.2億元。
現在,于愛芳可以大膽放開手腳,向著她心中更遠大的商業夢想前進了——用5到8年的時間,以陵縣為中心,造一個國際鎢鉬科技產業城。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而言,無法整合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再美好的設想也只能流于空談。 “長袖善舞”的于愛芳開始了她的合縱連橫的戰略布局。
她同多家國際知名焊接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國際焊接行業的最新潮流,都將第一時間進入華業鎢鉬的實驗室;
她將聚集起國內鎢鉬行業的頂尖專家組建省級鎢鉬產品研發中心,3年之內,完成鎢電極之外的鎢制品及異型件的研發和市場推廣,將國際知名油田服務商、航空航天、船舶行業巨頭發展成自己的客戶;
她與國內知名礦山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享受到了先發貨,后付款的“特殊待遇”。下一步,于愛芳將以控股,參股或相互參股的方式,形成與上游企業的戰略合作,降低資源性產品的經營風險。
于愛芳最為宏偉的計劃是,她將用5年的時間,在全球建立1000家華業店。這一戰略,將會整合國內焊接及零配件產品于陵縣,充分利用國內及國外的銷售網絡,為國外客戶提供整個焊接產品線的一站式服務。
正如扎克破格最初很難說Face book最終會長成什么樣子,于愛芳同樣無法告訴記者華業鎢鉬最終將實現怎樣的突破。 “只要不走尋常路,顛覆式的產業革命可能就在腳下。 ”
(關鍵字:鉬 華業鎢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