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網,4月17日,國新辦就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舉行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在會上介紹,昨天(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偟目�,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團結奮進、共同努力,一季度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經濟增速超出預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提高,就業物價基本穩定,市場預期總體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
劉蘇社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持續增多,但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較大,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經濟穩定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經濟運行還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任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落實好近期出臺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等政策,加快推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舉措落地,持續加力做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國內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綠色低碳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妥防范化解相關領域風險等重點工作,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加強預期引導、增強市場信心,全力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高質量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相關報道
國家發改委:推動所有增發國債項目于今年6月底前開工建設
據中國網,4月17日,國新辦就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舉行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在會上表示,推動2023年增發國債項目加快建設實施。今年2月,發改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萬億元增發國債項目清單下達工作,將增發國債資金已經落實到約1.5萬個具體項目。3月份以來,我委建立在線調度機制,督促項目加快開工建設;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開展全鏈條全周期式督導。目前,我們已完成第一批12個省份督導工作,其他省份也開展了自查,年內還將組織開展第二、第三批督導。明天,發改委還將組織召開全國2023年增發國債項目實施推進電視電話會議,通報項目進展和督導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偏整改,進一步壓實地方主體責任,推動所有增發國債項目于今年6月底前開工建設。
國家發改委:已研究起草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行動方案
據中國網,4月17日,國新辦就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舉行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在會上表示,目前,各個方面對超長期特別國債非常關注,中央決定從今年開始,今后幾年連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的安全能力建設,這是著眼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戰略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目前發改委會同有關方面已經研究起草了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行動方案,經過批準同意后即開始組織實施。
行動方案堅持目標導向、精準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關現代化建設、發展急需、多年想辦而未能辦、需要中央層面推動的大事要事難事,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夯實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基礎;堅持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用改革辦法和創新思路破解深層次障礙;堅持分步實施、有序推進、2024年先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
在支持領域方面,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方面的重點任務;在組織實施方面,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管跟著資金走”的原則,由發改委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強統籌協調,做好資金保障,優化投入方式,加大監管力度,特別要盡快審批和建設一批前期工作比較成熟、具備條件的項目,同時發改委還將抓緊推動出臺實施相關的配套政策,通過體制機制改革來破解深層次的障礙,與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合力,確保行動方案明確的任務高質量地落地見效。
國家發改委:今后幾個季度產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據中國網,4月17日,國新辦就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舉行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產能利用率是反映短期內產需關系的一個指標,受到需求狀況、盈利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從中國這幾年歷史數據看,產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動比較大,一季度產能利用率相對低一些,四季度相對高一些,這與春節假期等因素相關。發改委初步分析,今后幾個季度產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對于產能問題,要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適度的產大于需有利于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有些方面把產能問題與國際貿易掛鉤,認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產能過剩了,這是站不住腳的。中國每年大量進口芯片、飛機、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這些商品的出口國難道都產能過剩了嗎?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供給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國家在各自強項產業的產能大一些,在其他產業的產能小一些,這是由各國的比較優勢決定的。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共同發展。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是2023年全球銷量的3倍多。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進程中,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蘊藏著海量市場需求,這將是各國發展的共同機遇。中國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持續提供優質產能,不僅滿足自身高質量發展需要,也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關鍵字: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