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趨熱國際堪憂,市場現分化
國內疫情平穩,經濟復蘇態勢穩健。國家統計據發布的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與上月基本持平,為51.4%,連續8個月處于擴張區間,表明制造業總體持續回暖。
工業和民用需求的增加推動了國內油化品運輸市場走熱。從2019年底開始,國內成品油運價快速上升,同比漲幅達到15%左右,一定程度刺激了購船需求。根據“拍船網”成交數據來看,近期油品、化學品船相關成交10艘次,成交總額超過9400萬美元,總載重噸超過15萬噸。
這與國際市場形成強烈反差。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除中國外,全球大部分地區特別是歐美的感染人數仍居高不下,10月底全球日確診人數突破50萬。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原油需求疲軟,OPEC預計2020年全年全球原油需求同比下降690萬桶/日,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國際油輪市場因此陷入困境。目前,VLCC的日租金已經跌至2.5萬美元左右,而今年3月中旬,其日租金曾達到25萬美元。
低油價一度刺激國際原油運輸
上半年,國際市場火爆主要原因是低油價。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及OPEC組織和俄羅斯等國未能對原油減產達成一致,國際原油走出近5年最差行情,甚至美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負數。
油價走低拉動主要消費國家的原油儲存需求,全球掀起浮式儲油熱潮,克拉克森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披露,上半年儲存在海上的石油達到2.5億桶,租船訂單集中爆發,短期內運力短缺導致運價急劇攀升。3月底,從中東到寧波的原油運價從月初的每桶1.2美元左右上漲到到6美元左右。全球最大VLCC船東招商輪船公布的業績報告稱,2020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0.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8.92%。
“中國原油進口對國際市場起到支撐作用”,“拍船網”市場分析師王澤波表示,“今年9月份,中國原油進口數量為4848.2萬噸,環比增長2%,同比增長17.55%,按照累積值來看,1至9月總進口量達到4.16億噸,同比增長了12.7%。疫情的有效控制,為國內工業制造業復蘇奠定良好基礎,從而提振了原油需求。”
中國煉化行業發展提振運力需求
中國原油進口增長與煉化行業發展密切相關。今年二季度,中國煉油廠開工率同比上升,6月份原油加工量創歷史新高。國際能源署(IEA)《石油市場報告2019》稱,2024年前,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煉油能力最大的國家。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2020年中國將有3150萬噸的改擴建產能投產,在建設和擬開工產能為1.2億噸/年;預計未來中國煉油產量將達到10億噸/年。
今年7月份,“拍船網”代理進口了一艘價值約2000萬美元的4.5萬噸化學品船,據悉該船就是用于配套國內某大型煉化項目,現已投入正常運營。“近期二手油船及化學品船交易非�;钴S,”“拍船網”國際業務部負責人章晨表示,“當時這艘4.5萬載重噸化學品船已經是我國同類進口船舶中噸位最大的,但僅在10月份這一個月內,我們又負責進口了三艘成品油船和化學品船,最大噸位達到5萬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國內油化品運輸市場的旺盛需求。”
保稅油業務爆發也拉動中國油化船舶運力增長。今年3月3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若干措施的批復。從數據看,前三季度 ,浙江自貿區舟山保稅港區完成保稅供油325.9萬噸,同比增長17.7%。“今年9月‘拍船網’成交了一艘約5000載重噸供油船,”章晨表示,“該船為外籍方便旗船舶,買家購入后將主要用于保稅燃油加注業務。”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運力報告稱,截至今年6月底,沿海省際運輸油船(含原油船、成品油船,不含油品、化學品兩用船)共計1217艘,運力總計1042.55萬載重噸,較2019年底噸位增加14.11萬載重噸,增幅1.37%。
“數據顯示中國煉廠原油庫存逐步下降,而年底和春節長假也會刺激煉油廠增加原油采購,預計今年四季度中國的原油進口量還會保持增長趨勢。”王澤波認為,“中期看,老舊運力的淘汰以及國內油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繼續利好油運市場。”
(關鍵字: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