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鑄連軋線上生產硅鋼的展望
- 2012-1-16 15:05:39
- 來源:中商網撰寫
- 作者:
- 字號:


 |
導讀: |
近年來,連鑄連軋工藝發展很快.由于冶金學上的差異,在硅鋼生產中發揮核心
作用的抑制劑的積聚長大,固溶,析出,分布等行為均與傳統工藝有根本性的差異,因
此用CSP生產硅鋼將帶來一系列的變革. |
 |
關鍵字: |
連鑄連軋線 硅鋼 |
|
劉獻東 曹 偉 陳 曉
孫煥德 王 波
近年來,連鑄連軋工藝發展很快.由于冶金學上的差異,在硅鋼生產中發揮核心
作用的抑制劑的積聚長大,固溶,析出,分布等行為均與傳統工藝有根本性的差異,因
此用CSP生產硅鋼將帶來一系列的變革.
薄板坯連鑄連軋能否穩定地生產高質量的硅鋼 能否涵蓋從無取向硅鋼到取向硅鋼
全部牌號 利用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硅鋼有哪些優勢 日本的川崎,新日鐵等電工鋼
生產企業已經將傳統硅鋼生產工藝發展到了極至.在這種背景下,寶鋼是否能利用薄
板坯連鑄連軋的特點實現后發優勢,超越式發展 本論文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介紹.
傳統硅鋼生產在煉鋼連鑄,熱軋工序的主要制約點
無取向硅鋼:由于熱軋軋制過程沒有a-g相變,會在成品板上產生瓦楞狀缺陷.需
要板坯以極低的溫度加熱,而相應的終軋溫度卻要求較高.由于硅含量的大量加入,
使加工性能惡化.
取向硅鋼:在熱軋工序的核心思想是極高的加熱溫度使MnS,AlN等抑制劑充分固溶,
然后在帶鋼精軋過程中以彌散狀形式析出.同時,也由于硅含量達到3%左右,到達加
工性能的極限.
薄板坯連鑄連軋對上述問題的適應性
無取向硅鋼:無需在連鑄二冷區域對板坯實施電磁攪拌.由于可采用半無頭軋制
,作為最薄弱環節的穿帶,拋鋼過程次數大大減少,軋制穩定性得以改善.頭部終軋溫
度控制難度得以降低.板坯的溫度過渡問題也是csp的重要的優勢之一.
取向硅鋼:當連鑄機組上完成"薄板坯-熱軋",即可建立有利于形成所需尺寸和
密度抑制劑的條件.因此,理論上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可能不需要設置熱軋前的高
溫加熱爐,這意味者生產成本及質量控制穩定性的極大提高.板坯塌腰與斷裂的風險
幾乎不復存在.加熱爐燒損至少降低4~5倍.而且由于不需要高加熱溫度采取半無頭
軋制,邊裂等缺陷大幅度降低.
在燒損,在切損,廢鋼等方面的初步分析,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取向硅鋼的成材率比
傳統工藝至少高5%左右.這還不包括在高溫加熱爐的投資,維護及修爐等方面的成本
.
用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硅鋼可能存在的問題:
磁性保證的一些不確定因素,采用半無頭軋制工藝能否穩定地生產取向硅鋼,表
面質量及夾雜物控制難度大等.
為此,國內同行應研究的方向:按現有的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硅鋼的抑制劑的
析出,固溶行為;熱軋的工藝適應性研究;連鑄的工藝適應性研究;連鑄連軋生產硅鋼
的生產物流組織.
(責任編輯: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