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國家發改委核準,被業界稱作“兩廣”鋼鐵項目的寶鋼廣東湛江項目和武鋼廣西防城港項目,近期相繼上馬并開工,同時獲準的還有北京首鋼的遷鋼項目。在中國鋼鐵行業進入“寒冬期”,鋼鐵全行業面臨虧損之際,這兩大鋼鐵項目的上馬引發不少外界質疑。
鋼鐵業曾是中國的經濟脊梁,但近年迅速由盛轉衰。2008年金融危機下,鋼鐵業是中國受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據中鋼協對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統計,今年1月至2月,中國鋼鐵行業虧損面達到41.2%,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73億6800元(人民幣,約14億7360萬新元),同比增加了23.4倍。
這是中國鋼鐵行業近十年來首次出現全行業虧損,由早幾年出現的鋼鐵生產業主虧損,轉變為行業虧損。面對不景數字,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目前鋼鐵行業市場需求減弱,并面臨鋼材低位徘徊、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全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情形,他并警告稱,如果粗鋼產量繼續呈上升態勢,一旦國際市場發生變化,必然對國內市場帶來較大壓力。
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中國粗鋼去年的產能已經超過9億噸,而去年的鋼材需求尚不足7億噸,產能過剩的形勢十分嚴峻。另一方面,鋼鐵產業的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以中國三大鋼鐵企業之一武鋼為例,該集團去年的利潤率尚不到2%,遠低于全國工商行業6%的平均利潤水平。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對于近期獲批的“兩廣”鋼鐵項目的發展前景,外界的一些輿論并不樂觀。
中央電視臺援引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馬光遠的評論稱,在中國經濟下滑的背景下,如果一些沒必要的、產能過剩的項目,甚至從長期來看對中國結構調整、發展模式的轉型有負面效應的項目,在這一時刻上馬,即便經濟可以因此有所上升,但全局來看,未來可能付出很大的代價,也正因此,湛江鋼鐵項目迅速成為外界關注重點。
而從普通百姓的角度出發,征地拆遷所帶來的生活變遷,則是大型鋼鐵項目背后的另一重要問題。自2009年開始,湛江市前后投入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啟動該市有史以來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拆遷安置,當中涉及10個自然村落、1萬多名村民。
中國經濟網報道稱,湛江部分失去土地的村民如今沒有任何收入,而關于征地補償的問題引發當地不少民怨,有村民稱曾因此發生命案,甚至有官員在沖突中被殺。另外,不少湛江人也對鋼鐵項目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改變表示擔憂。
積極的觀點是:投資總額超過1300億元的“兩廣”鋼鐵項目,一旦全面啟動建設,將對相關產業有明顯的拉動作用,另外,中國鋼鐵工業原本呈現“北重南輕”、“東多西少”的整體布局,在鋼鐵產業轉向東南沿海的布局之一,既考慮了中國東南沿海的市場所需,也從根本上解決“北鋼南運”的問題。
評論認為,中國近期這兩大鋼鐵項目的上馬,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關鍵在中國今后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否則,這上千億元的投資,也許會成為中國的一筆“昂貴的學費”。